
副主任单位

重庆市长寿经开区
长寿经开区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服务面积129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5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69家、上市公司64家,集聚了德国巴斯夫、LG化学、英力士、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中国化学、宝武重钢、云天化、双象集团、恩捷科技、新宙邦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长寿经开区依托高度聚集的产业,共计形成包括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绿色医药等在内的七大产业集群。建园20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示范园区等多个国家级荣誉。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62亿元,2023年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列第36位,居西部第三、重庆第一。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长寿经开区进入2024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 二、经开区产业布局长寿经开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新材料高地”目标,提出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地三大超级品牌。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本链四链协同融通,推动四大链条共通共连。一是提升产业要素丰度和质量,构建出链条完整、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二是围绕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要素,形成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有效赋能;三是聚焦生产环节部署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有效壮大服务链条;四是不断提升资本要素市场活跃度,打造与科技链、服务链良性互动、深度耦合、赋能发展的资本链。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引进了恺迪苏、中化学华陆、恩捷科技、新宙邦、壹石通、沃特股份、双象集团、三美股份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形成了天然气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3个板块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建成投产的规上化工及新材料企业100余家,是国内最大、产业链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和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耦合循环发展示范基地。(一)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以全球领先的天然气制乙炔、蛋白质、醋酸和二氧化碳干重整等技术为引领,布局以天然气为碳源的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延伸发展EVOH、PTMEG、PET等高性能树脂,发展PVA、PVB、EVA等功能性膜材料以及NMP、CNT、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锂电材料项目;依托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扩能改造,加快聚氨酯、TPU弹性体、聚氨酯涂料、MMA、光学级PMMA、超纤合成革和MS导光板等项目建设;同时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新机遇,依托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单细胞蛋白质项目,重点发展二氧化碳捕获、资源循环化利用等一碳蛋白原及气体发酵循环经济产业。(二)硅基新材料。以欧文斯科宁、国际复合、中化学华陆新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泛石英材料、生物质硅基材料、玻纤材料、气凝胶及复合材料、硅基化学品等产业,形成全球最大的风电纱生产基地、全球规模及技术领先的硅基气凝胶生产基地、全球具有引领意义的硅碳协同发展基地。一是产业链向硅基气凝胶上下游延伸,往上向硅酸酯等有机硅源前驱体、基材、功能性硅树脂产业链延伸,往下向气凝胶玻璃、涂料、绝热毡、隔热片、电芯插片、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延伸;二是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深加工产业,功能助剂、氮化硅等高端陶瓷材料;三是发展风电叶片板材、光伏用边框和支架、节能建筑用门窗框、汽车及轨道交通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等专用玻纤以及高硅氧玻璃纤维、玻纤电子布、热塑性树脂、浸润剂等玻纤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集研发、生产、上下游供应链为一体的气凝胶产品集群及多种硅基化学品的新型高端硅产业基地。(三)新能源材料。依托恩捷股份、新宙邦、中润化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隔膜、电解液、碳纳米导电浆料等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材料及装备。依托国际复合、双象集团、中船集团、沃特股份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新能源装备应用材料。借助映天辉、中润化学、扬子乙酰等副产工业氢的优势,重点发展氢能、膜电极、双极板等氢燃料电池材料及装备。三、经开区优势资源(一)区位优势显著。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中部,是主城新区核心城市,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和现代化渝东新城区,紧邻都市核心区,长寿经开区与都市核心区仅有50公里一山之隔,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城市发展新区与两江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交汇点,具有承西启东的战略地位。 (二)交通运输便捷。长寿经开区拥有“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水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体系发达,能确保大件产品,大宗货物便捷、低成本的运输。水路方面:南北两岸建有40个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并拥有长江上游唯一具备危化品集装箱作业资质的化工码头。铁路方面:拥有渝怀铁路(货运)、渝利铁路(客运兼货运)、渝万城际高铁(客运,长寿到重庆仅需24分钟,往返班次80班/天),并建成渝巴、川维、重钢3条铁路专用线,运输能力2200万吨/年,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寿直达班列开通并常态运行。公路方面:渝宜、长涪、三环高速交织交汇,共建成三条高速通往重庆主城(G50、渝长复线、沿江高速)。航空方面: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50公里,车程约40分钟,在建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通车后进一步缩短到机场和主城核心区的距离,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三)公用工程齐全。长寿经开区以公用工程集中建设、专业运营、统一管理的方式,建成了一体化的供排水、蒸汽、工业气体、公共管廊和仓储罐区等公辅设施。拥有配电总容量达2780兆伏安,供气能力达1540万方/日,供水能力达67.2万方/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3万吨/日,建成管廊120公里、蒸汽管网33公里、道路102公里、污水管网83公里、电镀污水处理厂1家、危险废物处置场1个,拥有独特的工业气体生产体系,依托梅塞尔、林德等专业气体 供应商,能够提供氮气、氢气、氯气、电子特气等完备的工业气体,实现规划区域内的水、电、气、汽等要素供给全覆盖,为符合产业规划项目入驻提供可靠公用工程保障。(四)产业配套完善。长寿经开区有丰富的基础化学品,建成170万t/a甲醇、50万t/a醋酸、20万t/a液碱(在建50万t/a)、120万t/a 硫酸、34万t/a氯气、27万t/a硝酸、10万t/a盐酸(不含副产盐酸)、50万t/a醋酸乙烯、46万t/a MDI、21万t/a醋酸甲酯、10万t/a醋酸乙/丁酯、40万t/a甲醛、30万t/a双氧水、40万t/a合成氨、10亿方/a副产氢气等,可为下游新材料企业就地提供原材料配套。(五)创新体系健全。长寿经开区拥有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三个载体,满足论坛、科研、培训、展会等多元化功能需求;拥有5千平米众创空间、2万平米精装实验室、30万方标准厂房,可满足企业从立项、小试、中试到产业化每个环节的所有需求;正在建设菩提慧谷、企业通融公社等人才服务设施,打通企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阻点,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 (六)应急体系完备。建成高于国家标准的五级水污染风险防控系统和西南地区最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中心,实现辖区数据全集成、监控全覆盖、值守全天候、应急联动一键响应的“三全一键”应急防范管理体系。 联系方式:朱文龙 151 2382 3536戚 琳 151 7889 7045贾茜茜 152 1349 1680
2024-12-02

密友集团有限公司
密友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1985年创办,2008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国家级集团公司。总注册资本1.8亿元,总资产4.8亿元,员工568人。专业设计和制造压力容器、机械密封、搅拌传动密封装置一体化成套设备。公司建有国家级实验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江苏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拥有一流的现代化加工及检测设备315套,通过ISO9001:2015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第三类低中压容器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TS2210A67-2014),密封行业高压、大轴径机械密封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XK06-007-00197)。公司紧紧围绕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各项研发工作,从研究设计、开发试制到推广应用,都有着结构合理的专业研发队伍,拥有研发人员68名,聘用院士、专家、教授共16名,为公司研发中心在课题选择、研发方向、技术方案、难题攻关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现已拥有国家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制定行业标准9项,国家标准1项。公司制定三年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扩建厂房、増添设备,达到规模化、大型化、成套化。公司目标:您的满意就是密友的追求。
2024-03-28

五恒化学有限公司
五恒化学有限公司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园区,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注册资本35600万元。公司主营业务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等,并依托产业优势着力开展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等。项目总体建设规模为:30万吨/年电石装置、2×11.6万吨/年1,4-丁二醇装置、22万吨/年PBAT/PBS/THF装置、附属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一期 已正式投产。二期已完成设备安装,计划2023年3月投料试生产。项目建设地点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园区,该园区为成熟化工园区,公用工程配套完善,可为本项目提供良好的依托条件。
2024-03-28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鄂尔多斯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工业园区项目规划和建设。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四大循环经济的主链条产业及相关链条产业已进入良性运转;多晶硅项目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已经在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正崛起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大基地、大集群、大项目、大循环建设的实践案例。主要产品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原煤450万吨、洗煤450万吨、兰炭60万吨、硅铁55万吨、硅锰42万吨、工业硅3万吨、电石130万吨、发电机组总装机172万千瓦、220KV输变电站两座、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4万吨、日供水23万吨;职工1.2万人。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建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置业五大产业共生与循环的现代化重工业产业链生产基地。到2013年,规划新增投资16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累计完成投资34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产能:原煤500万吨;发电150亿度;铁合金150万吨;电石130万吨;尿素104万吨;PVC40万吨;多晶硅6000吨;水泥100万吨;年供水1亿吨。公司规划第一,构建起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转换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二,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环保节能,吃干榨尽;第三,实现了产业装备水平高起点、集群化、大规模、高科技,在国内同行业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将进一步拉长和加粗产业链条。工业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煤-洗选煤-发电-特色冶金,兰炭-煤气-金属镁(兰炭-焦油-焦油加氢-清洁燃料),石灰石-石灰-电石(烧碱)-PVC(电石渣制水泥),天然气-合成氨-尿素,工业硅-多晶硅-多晶硅下游五条主要产业链,最终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三废"零排放、"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024-03-28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能源集团。2008年12月5日,由原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中原大化、河南省煤气集团战略重组成立河南煤化集团;2013年9月12日与原义煤集团战略重组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2022年7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正式更名为河南能源集团。注册资本金210亿元,拥有职工15万人。产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主要分布在河南14个省辖市,以及新疆、贵州、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区)和澳大利亚。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18亿吨,产能近1亿吨/年,品种以无烟高炉喷吹煤、炼焦精煤为主;化工产品产能近1000万吨,产品主要涉及甲醇、乙二醇、醋酸、二甲醚以及化工新材料碳纤维、聚甲醛、1,4-丁二醇、PET、PBT等18个种类。控股大有能源、九天化工2家上市公司和濮阳绿宇新材料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位居2020年世界企业500强第486位,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39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0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20位。截至2021年底,河南能源资产总额2555亿元,全年完成商品煤产量6572万吨、营业收入1103亿元,实现盈利32亿元,上缴税费101亿元。2022年1-6月,完成商品煤产量3466万吨,完成营业收入5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4-03-28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主校区南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主校区北校园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主校区东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主校区西校园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57号;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洛阳)位于洛阳市周山大道6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2.6万余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2024-03-28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金25亿元人民币,公司坐落于内蒙古乌海市经济开发区乌达工业园区。一、公司简介东源科技集团目前拥有员工4000余人,是一家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成长壮大的高科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世界先进的生产装备和领先的工艺技术;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化工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东源科技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1,4-丁二醇(以下简称BDO)一体化生产企业,投资建设的年产38万吨BD0一体化项目填补了内蒙古产业空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BD0及下游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和国家及自治区重要的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生产研发示范基地,可解决就业岗位12000个。在夯实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东源科技集团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理念,进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推进“绿电+绿氢”耦合发展模式,引领能源零碳革命,形成了新材料和新能源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二、产业规划东源科技集团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利用科技创新,以BD0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可完全降解塑料(PBS)项目、颗粒硅及配套项目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把资源配套的相对优势,向科技支撑的绝对优势转变。在乌海市把一个“产品”做成了一个“产业”,为实现把乌海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的目标起到了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BD0为核心延升产业链条,实现低附加值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由料变材,材成器”的循环产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BD0及下游产业生产基地。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建设“绿电+绿氢”一体化项目,使氢能产业能够对地区环境起到系统性的改善,加强推动“氢”密合作项目,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实现“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延升方面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可降解聚酯产业的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建设“煤一电一石灰石一电石一BD0一可降解塑料一可降解聚酯产品”完整产业链,实现“由料变材,材成器”的循环产业模式,达到可降解聚酯全产业链闭合,直接面向消费终端。推动PBS/PBAT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应用,让老百姓能够用得起,为解决“白色污染”,改良土壤做出贡献。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绿电+绿氢”一体化项目,“氢”密合作,实现“氢能”、“绿能”,多能互补:(1)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研制项目(2)大功率氢能汽车应用示范及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颗粒硅及配套项目。三、主营项目(一)新材料产业项目(BD0一体化项目)1、BD0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63亿元,建成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BDO)、24万吨甲醛、72万吨电石、70万吨气烧白灰窑、4X50MW背压机组项目并已投产,形成了全球BD0行业唯一的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格局,生产成本全球最低。2、BD0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公司建设的年产38万吨BDO、72万吨电石、72万吨甲醛、20万吨γ-丁内酯、20万吨可降解聚酯、20万吨可降解制品、90万kwh发电机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了“煤、电、电石、甲醛和BD0及可完全降解塑料”等上下游配套齐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格局,可解决就业岗位12000个,为实现把乌海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可降解聚酯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目标起到了引领作用,对乌海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二)新能源产业项目(“绿电+绿氢”一体化项目)公司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依靠科技创新,进军光伏、氢能产业。光伏能源:与江苏协鑫科技公司合作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颗粒硅及配套项目。同时,发展颗粒硅下游转化项目,包括单晶硅项目、切片项目、电池项目、组件项目,最终形成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模式。氢能源:推进光伏发电与绿氢能源耦合发展,以“绿电+绿氢”技术路线发展绿氢能源产业,由光伏发电为制氢产业提供低成本电力。公司规划发展输氢、储氢、加氢站。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进大功率氢能汽车应用示范及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氢能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实现零碳排放。四、企业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把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全市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积极自觉回报社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永不懈息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新业绩,以新气象、新作为,为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贡献力量!这是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践行的企业文化。1、创新驱动,科技贏企东源科技集团始终把“产学研用”放在突出位置,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分别成立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联合研发中心、航天东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内蒙古东源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内蒙古东源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内蒙古军民融合技术转移示范基地,为公司未来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公司主持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乙炔双羰化合成丁二酸项目和PBS全生物降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点围绕乙炔化工、生物基塑料、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各类催化剂四大领域开展研发,努力实现传统产业提升和降解材料核心技术突破,并成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先行者、引领者。公司以现有产业为依托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获批新型实用专利18项,发明专利5项。2、非工党建方面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党群活动中心,通过推动主题思想教育常态化,大力推进党建与工会组织建设、企业构建了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诚信经营、创新发展、促进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等,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由于公司党建工作规范,成效突出,东源科技党委被评为乌海市“五星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乌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社会责任“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公司时刻不忘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年来,在与非典的斗争中,在四川汶川、甘孜州的抗震救灾中,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在捐资助学、捐资助残中,在脱贫攻坚中,在乡村振兴事业中,都留下了东源科技集团的身影,截至目前,各类捐款累计达21450万元。公司为企业所在社区、工业园区修建了道路、桥梁、防洪坝,实现了社企共建、携手发展。公司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厂初始,公司董事长就高标准、严要求,以前瞻性眼光科学治理污染,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防控污染治理,以“建设绿色工厂”为理念,为打造“百年企业”奠定基础。不仅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改造,还投入2.9亿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在园区内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绿化荒山38万平方米,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改善园区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六、企业荣誉东源科技集团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彰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授予了“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批“草原英才”称号及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慈善奖、湖北省慈善总会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赠突出贡献奖”、自治区“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统计诚信企业(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2022年度招商引资突出贡献企业、2022年度社会投资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获评自治区民营企100强。公司被评定为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东源化工新材料众创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光彩事业示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清洁煤基乙炔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
2024-03-28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30,SH;6030,HK;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专业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中信证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试点后,于2007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30亿元法定代表人:常军胜经营范围:实业投资;投资咨询、管理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1号楼16层1601室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16层
2024-03-28

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
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吸水性树脂(SAP)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纸尿裤、卫生巾、宠物垫、护理垫、溢乳垫等日用卫生用品领域。目前丹森科技为全球约8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是国内专业的SAP生产商、具全球竞争力的SAP制造商之一,2014年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2018年通过AEO海关高级认证,2023年通过海关“经核准出口商”资格认定。专注成就专业,品牌铸就未来!丹森科技坚持“吸收只为奉献更多”的核心理念,运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不断创新,开启行业新时代!
2024-03-28

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
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为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转投资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于2017年合并吸收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台塑聚乙烯(宁波)有限公司、台塑聚丙烯(寧波)有限公司及台塑吸水树脂(寧波)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公司位于宁波经济开发区石化专区,占地面积约2,600亩,总投资19.8亿美元,员工约1,124人。2017年起每年产值均破百亿元,2021年纳税总额8.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聚氯乙烯树脂(PVC)、改性高强度聚丙烯树脂(PP)、吸水树脂(SAP)、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酯化级丙烯酸(EAA)、聚合级丙烯酸(HPAA)、丙烯酸甲酯(MA)、丙烯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异辛酯(EHA)等产品生产;丙烯、氢气生产项目筹建;石油制品、化学产品的批发;精细化工、助剂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自有厂房及设备出租,集团内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公司主要客户、产品高质化用途说明如下:产品别部分客户名单产品高质化用途说明聚氯乙烯树脂(PVC)威高集团广州贝恩宁波泰甬石梅集团爱森中国浙江科力森康德莱医疗钟化集团杰斯比塑料中广核俊尔杭州福斯特浙江万马等1.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建筑、包装等行业。2.近年大幅应用于节能产业,诸如风电节能叶片等。丙烯酸(AA)及其酯类(AE)1.应用于能源、电子、包装等行业。2.应用于接着、涂装、印刷、纺织、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学产品市场。3.应用于水处理市场。4.应用于环保水性涂料等建筑行业。吸水树脂(SAP)1.应用于农用保水剂。2.应用于生物易分解纸尿裤。3.应用于消臭型尿裤。改性高强度聚丙烯树脂(PP)1.透明料定位高端医用产品,如注射器,护套以及其它医用器皿等。2.可取代金属和成本高的塑料。3.可取代部分ABS,应用于小家电电器外壳等。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1.光伏封装膜。2.高回弹发泡鞋材。3.高强度电线电缆。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