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寿经开区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服务面积129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5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69家、上市公司64家,集聚了德国巴斯夫、LG化学、英力士、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中国化学、宝武重钢、云天化、双象集团、恩捷科技、新宙邦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长寿经开区依托高度聚集的产业,共计形成包括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绿色医药等在内的七大产业集群。建园20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示范园区等多个国家级荣誉。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62亿元,2023年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列第36位,居西部第三、重庆第一。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长寿经开区进入2024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
二、经开区产业布局
长寿经开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新材料高地”目标,提出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地三大超级品牌。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本链四链协同融通,推动四大链条共通共连。一是提升产业要素丰度和质量,构建出链条完整、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二是围绕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要素,形成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有效赋能;三是聚焦生产环节部署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有效壮大服务链条;四是不断提升资本要素市场活跃度,打造与科技链、服务链良性互动、深度耦合、赋能发展的资本链。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引进了恺迪苏、中化学华陆、恩捷科技、新宙邦、壹石通、沃特股份、双象集团、三美股份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形成了天然气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3个板块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建成投产的规上化工及新材料企业100余家,是国内最大、产业链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和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耦合循环发展示范基地。
(一)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以全球领先的天然气制乙炔、蛋白质、醋酸和二氧化碳干重整等技术为引领,布局以天然气为碳源的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延伸发展EVOH、PTMEG、PET等高性能树脂,发展PVA、PVB、EVA等功能性膜材料以及NMP、CNT、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锂电材料项目;依托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扩能改造,加快聚氨酯、TPU弹性体、聚氨酯涂料、MMA、光学级PMMA、超纤合成革和MS导光板等项目建设;同时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新机遇,依托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单细胞蛋白质项目,重点发展二氧化碳捕获、资源循环化利用等一碳蛋白原及气体发酵循环经济产业。
(二)硅基新材料。以欧文斯科宁、国际复合、中化学华陆新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泛石英材料、生物质硅基材料、玻纤材料、气凝胶及复合材料、硅基化学品等产业,形成全球最大的风电纱生产基地、全球规模及技术领先的硅基气凝胶生产基地、全球具有引领意义的硅碳协同发展基地。一是产业链向硅基气凝胶上下游延伸,往上向硅酸酯等有机硅源前驱体、基材、功能性硅树脂产业链延伸,往下向气凝胶玻璃、涂料、绝热毡、隔热片、电芯插片、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延伸;二是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深加工产业,功能助剂、氮化硅等高端陶瓷材料;三是发展风电叶片板材、光伏用边框和支架、节能建筑用门窗框、汽车及轨道交通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等专用玻纤以及高硅氧玻璃纤维、玻纤电子布、热塑性树脂、浸润剂等玻纤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集研发、生产、上下游供应链为一体的气凝胶产品集群及多种硅基化学品的新型高端硅产业基地。
(三)新能源材料。依托恩捷股份、新宙邦、中润化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隔膜、电解液、碳纳米导电浆料等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材料及装备。依托国际复合、双象集团、中船集团、沃特股份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新能源装备应用材料。借助映天辉、中润化学、扬子乙酰等副产工业氢的优势,重点发展氢能、膜电极、双极板等氢燃料电池材料及装备。
三、经开区优势资源
(一)区位优势显著。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中部,是主城新区核心城市,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和现代化渝东新城区,紧邻都市核心区,长寿经开区与都市核心区仅有50公里一山之隔,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城市发展新区与两江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交汇点,具有承西启东的战略地位。
(二)交通运输便捷。长寿经开区拥有“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水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体系发达,能确保大件产品,大宗货物便捷、低成本的运输。水路方面:南北两岸建有40个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并拥有长江上游唯一具备危化品集装箱作业资质的化工码头。铁路方面:拥有渝怀铁路(货运)、渝利铁路(客运兼货运)、渝万城际高铁(客运,长寿到重庆仅需24分钟,往返班次80班/天),并建成渝巴、川维、重钢3条铁路专用线,运输能力2200万吨/年,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寿直达班列开通并常态运行。公路方面:渝宜、长涪、三环高速交织交汇,共建成三条高速通往重庆主城(G50、渝长复线、沿江高速)。航空方面: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50公里,车程约40分钟,在建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通车后进一步缩短到机场和主城核心区的距离,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
(三)公用工程齐全。长寿经开区以公用工程集中建设、专业运营、统一管理的方式,建成了一体化的供排水、蒸汽、工业气体、公共管廊和仓储罐区等公辅设施。拥有配电总容量达2780兆伏安,供气能力达1540万方/日,供水能力达67.2万方/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3万吨/日,建成管廊120公里、蒸汽管网33公里、道路102公里、污水管网83公里、电镀污水处理厂1家、危险废物处置场1个,拥有独特的工业气体生产体系,依托梅塞尔、林德等专业气体 供应商,能够提供氮气、氢气、氯气、电子特气等完备的工业气体,实现规划区域内的水、电、气、汽等要素供给全覆盖,为符合产业规划项目入驻提供可靠公用工程保障。
(四)产业配套完善。长寿经开区有丰富的基础化学品,建成170万t/a甲醇、50万t/a醋酸、20万t/a液碱(在建50万t/a)、120万t/a 硫酸、34万t/a氯气、27万t/a硝酸、10万t/a盐酸(不含副产盐酸)、50万t/a醋酸乙烯、46万t/a MDI、21万t/a醋酸甲酯、10万t/a醋酸乙/丁酯、40万t/a甲醛、30万t/a双氧水、40万t/a合成氨、10亿方/a副产氢气等,可为下游新材料企业就地提供原材料配套。
(五)创新体系健全。长寿经开区拥有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三个载体,满足论坛、科研、培训、展会等多元化功能需求;拥有5千平米众创空间、2万平米精装实验室、30万方标准厂房,可满足企业从立项、小试、中试到产业化每个环节的所有需求;正在建设菩提慧谷、企业通融公社等人才服务设施,打通企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阻点,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
(六)应急体系完备。建成高于国家标准的五级水污染风险防控系统和西南地区最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中心,实现辖区数据全集成、监控全覆盖、值守全天候、应急联动一键响应的“三全一键”应急防范管理体系。
联系方式:
朱文龙 151 2382 3536
戚 琳 151 7889 7045
贾茜茜 152 1349 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