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改变生活 材料引领未来
加入我们
  专家委员会
刘德华教授
刘德华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生物炼制技术,侧重于微生物发酵、酶催化转化及产品纯化工艺优化、设备研发及过程集成。主持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1,3-丙二醇的生物炼制,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两套,填补国内空白;主持研发酶法生物柴油技术及其产业化,建成全球首套酶法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该技术已分别在巴西、马来西亚实现工业化示范。已申请60多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授权50多项,并有多项核心专利已获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巴西、印度等二十多国授权,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主持完成的“生物法耦合生产生物柴油与1,3-丙二醇”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007)、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015)、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2016)、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荣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2010年协助创建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中巴中心)并担任主任,2015年中国科技部批准在中巴中心基础上成立中国-拉美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刘德华被任命为联合实验室主任。
2024-04-14
沈培康教授
沈培康教授
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培康博士是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员、英国化学会会员、特许化学家、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电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化学委员会会员。主要专长包括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在内的能源材料和装置、纳米功能材料和微观电化学。1982年初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赴英国工作学习,1992年获英国Essex大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期间曾与英国的Rolls Royce公司合作研究潜艇燃料电池、与Lion公司合作研究酒精传感器、受英国工贸部(DTI)基金资助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得到英国研究经费资助并与挪威的Kvaerner FSSL公司合作研制海水电池等。自2001年底受聘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以来,建立了稳定的研究团队。已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委-广东省联合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各类基础研究和攻关项目五十余项。已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Chem. Commun.; J. Phys. Chem.; J. Mater. Chem.; Electrochem. Commun.; J. Power Sources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400篇,其中SCI论文超过300篇(他引超13000次)、累计ESI(Highly Cited Papers, 1%)论文30篇, 其中0.1% Hot Papers 3篇。另外,参与四本英文专著编写、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八十余件。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沈培康教授于2014年调到广西大学工作,任可再生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已获广西八桂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称号。沈培康教授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及合作,注重产学研结合,瞄准国家需求,非常重视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在南宁高新区建立了年产15吨石墨烯的中试基地,目前注重能拉动千亿元级以上石墨烯应用工业化项目的推广。在国际合作方面,目前正承担与丹麦政府等的合作项目进行新能源关键材料研究和产业化。
2024-04-14
白晨曦主任
白晨曦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任职经历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课题组长,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合成方法、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研究工作。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先导项目、省重点研发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等40多项各级科研任务。在化学及材料领域核心期刊如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Macromolecules,Green Chem.等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0多项,制定国家团体标准1项。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终期评估优秀;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奖励、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一等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诸多荣誉。完成稀土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稀土丁异戊橡胶和单体异戊二烯合成等全套万吨级工业化技术,并开发了仿生橡胶、耐低温橡胶、液体橡胶等新材料。
2024-04-14
杨桂生董事长
杨桂生董事长
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桂生,男,汉族,1963年1月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27岁成为中国首位工程塑料博士,32岁被中科院破格提拔为研究员。现任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室荣誉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科技部首批“中国火炬创业导师”、第十二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副主席、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职。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党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杨桂生于1990年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桂生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11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16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600余件,培养博士生32名。他创办的杰事杰集团是我国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之一,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位列中国企业专利500强第54位。杰事杰客户覆盖军工、通讯、新能源、汽车、建筑、电工、电器等领域的头部企业,是5G基站核心材料重要供应商。杨桂生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曾被权威媒体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之一。
2024-04-14
龚光碧主任
龚光碧主任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一、任职经历现任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二、研究方向一直致力于合成橡胶的研发工作,在溶聚、乳聚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及橡胶后加工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从小试研究到工业化试验的经验。出版专著7部,在Polymer Testing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
2024-04-14
魏建华教授
魏建华教授
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工一、任职经历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工,研究生学历,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授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委会化工专业组专家,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法人代表,上海聚氨酯工业协会会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导师。工学硕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MBA,为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负责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多项,《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人获亿利达科技奖。二、研究方向现任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华谊集团技术创新工作,曾兼任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上海华谊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化工反应工艺及化学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主持建立国家级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翻译专著一本,与他人合作专著一本。
2024-04-14
李喜飞教授
李喜飞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先进电化学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任职经历Springer-Nature旗下国际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执行主编,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常务理事,美国电化学协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新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中心常务理事。二、研究方向李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优化以及在能源存储(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中的应用研究,已在学术期刊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Nano Energy、J. Mater.Chem.、Small、Chem. Commun.、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Electrochem.Commun.等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SCI引用为5500余次,H因子为39,3篇论文被评为ESI 1‰热点论文,18篇论文被评为ESI 1%高被引论文,有11篇学术论文被Adv. Energy Mater.、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杂志选为封面文章重点报道。参与编写锂离子电池书籍2个重要章节,参加锂离子电池领域国际会议报告共30多次,申请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1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12项科研项目。2013年获得“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称号,2015年获得天津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7年入选陕西省第九批“百人计划”等。
2024-04-14
李增和教授
李增和教授
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一、任职经历1989年7月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先后担任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宣传部副部长等工作,目前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担任国家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标准物质与化学计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粉体技术协会秘书长和《低温与特气》编委。二、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教材4部,其中代表作有:1.Li Zenghe , Chen Xuejie , Teng Xu* , Lu Chao*: Chemiluminescence as a New Indicator for Monitoring Hydroxylated Intermediates in Persulfate-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9, 123:21704-12.2.Li Zenghe , Guo Song , Yuan Zhiqin* , Lu Chao*: Carbon quantum dot-gold nanocluster nanosatellite for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probe and imaging for hydrogen peroxide in living cell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17, 241:821-7.3.Li Zenghe , Wang Lianying , Tian Mingce, Li Zhe , Yuan Zhiqin* , Lu Chao*: Tris-Co(II)-H2O2 System-Mediated Durative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for Efficient Anionic Azo Dye Degradation by Integra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Acs Omega 2019, 4:21704-11.4..Li Zenghe, Yang Kun , Liu Gang , Deng Gaofeng , Li Jiaqi , Li Ge , Yue Renliang , Yang Jun* , Chen Yunfa: Effect of Reduction Treatment on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iO2 Supported Pt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Benzene Oxidation. Catalysis Letters 2014, 144:1080-7.
2024-04-14
王汉利所长
王汉利所长
现任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研究所所长。一、任职经历自1998年加入东岳集团以来,致力于含氟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年,先后参与了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成立与建设。现任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研究所所长。二、研究方向工作期间,他先后主持研发了六氟环氧丙烷、3-甲氧基四氟丙酸甲酯、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等产品(国家“863”项目中子项目);主持完成了1个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个山东省重点发计划,其产品粉末涂料级聚偏氟乙烯树脂、全氟辛酸替代品及其含氟聚合物、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聚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家垄断;主持自主研发项目50余项,其中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级聚偏氟乙烯、锂电池级偏氟乙烯、高速挤出级聚全氟乙丙烯、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三氟型氟碳树脂、氟硅橡胶、环保型含氟清洗剂、氟醚油等成功推向市场,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垄断。目前公司三大聚合物(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氟橡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超过40%,连续3年全国第一。他在含氟材料领域授权发明专利42件,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持起草行业团体标准5项。荣获2017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第一位);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二位);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将(三等,第二位)。曾兼任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兼任山东省氟硅功能材料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24-04-14
王守凯院长
王守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一、任职经历王守凯,1988年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进入鞍山热能研究院,2006年教授高级工程师,2018年改为正高级工程师。在单位历任院副总工程师兼研发中心主任、煤焦化工研究分院常务副院长兼精细化工所所长、 副院长兼任中唯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2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程中心先进工作者2014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新产品奖二等奖2015年   鞍山市总工会   “王守凯劳模创新工作室”2016年   辽宁省 百家创新成果转化奖2016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   辽宁省总工会 “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煤焦油基新功能材料、炭素材料、医药中间体、环保污水治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对煤焦油组分的精深化、功能化、材料化等技术研究已成体系化,系列化。主要业绩贡献如下:(1)作为项目建议人,参与前期建议和策划实施煤系针状焦产业化4万t/a一期工程并达产达效,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新型特种碳素材料专用原料的研究”、“煤系针状焦全流程节能技术改造”、“煤系针状焦清洁生产项目”国家科技支持资金共计9000余万元。该专利技术授权转让,获授权使用费9700万元;煤系针状焦产品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2)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发并生产9-芴酮产品,95%用于出口。先进的合成技术和工艺使我院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本研究以水饱和非极性物质为介质,固体碱为催化剂,通过高效气液反应来实现。自主产业化以来,销售收入实现连续逐年增长,近5年累积销售收入1.4亿元,利润5000万。项目获得获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中钢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3)作为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技术研发、产业化。在最近2次(2011-2012年度和2013-2014年度)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工程中心运营评价中,分别取得81.8分和82.3分,排名分别为第21位(参评91家)和第20位(参评101家)。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申报、组织建设、验收完成《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1000万元。(4)作为执行负责人,主持公司重大专项课题“高有机物废水处理工艺与装备研究”、 “电化学方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及装备研发”。获得专利十余项,其中授权相关环保领域专利4项。通过新型电絮凝技术和湿法深度催化氧化组合工艺,解决焦化污水处理难题,实现焦化污水零排放,仅山东一个项目已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5)作为负责人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系列酞菁化合物及其催化功能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外专局资金支持共计300余万元。(6)同期为项目执行负责人主持开发以煤焦油吲哚为原料制备5-溴吲哚、以煤焦油苊为原料生产甲基金刚烷系列衍生物、以煤焦油中茚与双环戊二烯聚合生产光学材料前体等获得省、市科技支持100余万,出口600余万。(7)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硕士共6人(其中,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研究生各一名)。先后为单位培养中层级以上干部4人,后备5人。其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已经在全院进行了推广。总之,主持自开发及参与技术申请获得国家政府、省部级、市级等资金项目共11项,累计获得项目支持资金1.2亿元以上。获得各级别奖项14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已经取得授权的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技术使用权许可费9000余万元,主持开发的各项目、产品实现销售约2亿元。
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