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委会通知

关于启动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石油和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根据行业新时代发展及科技创新需求、创新平台建设及产学研用合作基础与进展,启动2024年度行业创新平台(“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行业工程实验室”和“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要求(一)各单位可自行申报。申报内容应符合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领域指南(见附件)。(二)申报条件应符合《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三)各单位可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需求,选择行业创新平台(“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行业工程实验室”和“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任意一个平台进行申报认定。管理办法和申报书文本可从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网站(http://www.cpcif.org.cn/cpcia-kjyzbb)右侧“在线办事”栏目的“创新平台申报”下载。申报书应提交纸质版1份并盖章,寄送到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同时将电子版文档(电子版不需要附件)发到联系人邮箱:wuyf@cpcif.org.cn。(四)申报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7日。二、认定程序(一)申报材料形式审查;(二)会议评审;(三)根据会议评审研究确定拟认定名单;(四)公示;(五)认定并授牌。三、联系方式联系人:邬一凡 010-84885726 13651018108王翊民010-84885523 13911180323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四区16号楼726邮编:100723邮箱:wuyf@cpcif.org.cn附件: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领域指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4年4月10日附件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领域指南.docx中石化联科发(2024)36号关于启动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pdf
2024-04-16

石化联合会组织研讨中试安全标准
为加快《化工研发中试安全风险管控指南》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进度,3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标准调研研讨会。标准于2023年4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立项,由石化联合会牵头研制,并联合国内知名央企、设计院、科研院所、园区等单位组建了工作组,旨在推动化工行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防控化工中试的安全风险。据了解,除了资金投入高,化工中试还受到场地安全、环保等多方面限制,如必须在化工园区进行,需同时配备危化品库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等。对于石油和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顺利开展中试有一定门槛。本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标准的制定思路、框架结构以及重点特点。会议指出,标准的制修订拟分为立项、设计、建设、运行、结题5个环节,将聚焦化工研发中试项目安全风险的管控,贯穿中试项目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包括但不限于聚焦中试频繁开停车、频繁变更的特点,研究中试与工业化装置的相同与差异、中试安全管理经费的投入保障、安全数据收集、异常情况(事故事件)收集及分析、变更与预案应急处置等内容。接下来,石化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将组织工作组,根据研讨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中国中化集团昊华气体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等工作组成员代表参加调研研讨。
2024-04-16

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方案部署了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等4大行动12项任务。(一)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二)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4.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5.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三)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8.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9.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1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方案要求,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方案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方案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2024-04-16

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办法发布
关于发布《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4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正式公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4年4月8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励制度,规范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是经中央批准的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主办的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最高质量管理奖项。第三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旨在激励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科学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应用先进质量技术,促进质量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引导全行业积极践行“质量强业”,持续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提升,为加快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坚实质量支撑。第四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包括“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评选周期为2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授予石油和化工企业在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持续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成效、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授予为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提升上具有显著示范带头作用的组织、项目和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发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第五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评选表彰,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不评选副司局级或者相当于副司局级以上单位和干部、县级以上党委或者政府,县处级干部比例控制在20%以内。第六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的评选突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遵循申请自愿、不收费和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高标准、少而精,优中选优。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七条石化联合会负责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评选表彰的组织推进和监督管理。第八条 石化联合会设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评审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质量、科技、安全、环保、标准化、信息化等领域专家学者、相关专业协会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由石化联合会主管质量的会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承担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设在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第三章 评选范围第九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的评选范围:(一)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类成果。石油和化工企业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二)现代质量技术应用类成果。包括石油和化工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促进质量管理模式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石油和化工企业应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管控系统,提高全流程质量控制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等。(三)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石油和化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取得的活动成果。(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成果。石油和化工企业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取得的活动成果。第十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的评选范围,其中:(一)组织评选范围。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与石油和化工行业有关的各类组织。(二)项目评选范围。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关的重大质量攻关、重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重点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等项目。(三)个人评选范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各领域从事质量岗位的有关工作人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质量领导者,质量领域专家学者等。第四章 申报条件第十一条申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的企业,应分别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其中:(一)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类成果申报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近3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2.质量管理理念或方法已在本企业成熟运用1年以上,有效促进了本企业质量和绩效的提升,在行业内表现突出;3.成果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二)现代质量技术应用类成果申报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近3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2.质量技术已在本企业成熟应用1年以上,有效促进了本企业质量和绩效的提升,在行业内表现突出;3.成果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三)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申报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近3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2.小组按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开展活动,解决课题,完成小组活动目标;3.小组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有普遍推广意义。(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成果申报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近3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2.班组按照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程序,结合企业和班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完成班组建设活动目标;3.班组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战略部署分解目标,本着“质量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并取得成效。第十二条 申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的组织、项目和个人,应分别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其中:(一)组织申报条件1.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近3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无相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2.在质量水平、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绿色发展以及效益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3.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崇尚优秀质量文化;4.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方法有所创新,并且成熟度高,具有推广价值。(二)项目申报条件1.由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组织负责实施,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所需的相关验收,项目实施周期中无重大质量、安全和环保事故;2.代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行业和企业质量提升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3.技术创新性突出,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同类产品进口,显著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4.质量、效益、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环保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三)个人申报条件1.政治立场坚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2.对所在组织或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发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3.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无相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第五章 评选程序第十三条 自愿申报。凡符合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申报条件的,均可自愿申报,并按照当年评选通知要求填写申报材料。第十四条 组织推荐。“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可以通过对应的全国性专业协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或所隶属的大型集团公司组织申报,也可以由企业直接向石化联合会申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需通过对应的全国性专业协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或所隶属的大型集团公司等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单位所属行业尚无全国性专业协会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未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的,可以直接向石化联合会申报。第十五条 形式审查。评审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第十六条 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秘书处组建若干材料评审组,组内评审专家由系统随机抽取确定。材料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打分,并提出材料评审意见。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评审会,听取材料评审组评审情况汇报后,无记名投票产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候选名单。对列入候选名单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申报组织和申报项目进行陈述答辩,并评议打分。对通过陈述答辩的申报组织、申报项目和列入候选名单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申报个人,由评审委员会秘书处组建现场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必要时,对列入候选名单的部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申报成果,由评审委员会秘书处组建现场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第十七条 征求意见。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候选名单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征求意见。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根据综合评审和征求意见结果形成书面报告,送评审委员会审议,由评审委员会投票产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奖建议名单。第十八条 社会公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奖建议名单,经石化联合会审核后,对社会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可以向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审查收到的异议材料后,对符合规定并能提供充分证明的异议,组织进行异议调查,并将异议处理结果告知异议人。第十九条 表彰授奖。通过社会公示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奖建议名单,报石化联合会审定、批准后,由石化联合会公布获奖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奖牌或者奖杯。第六章 宣传推广与监督管理第二十条石化联合会通过网站、报刊、会议等形式,组织开展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奖单位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推广活动。第二十一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得者,优先推荐参评中国质量奖。第二十二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得者应当积极宣传推广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并为其他组织学习观摩提供便利条件。第二十三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获得者可在其品牌形象推广中使用获奖信息,但应注明获奖年度;不得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用于具体产品、服务的质量宣传(如产品广告、包装、说明等)。第二十四条 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进行申报的,5年内不予受理其申报。第二十五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奖的,取消其奖励,收回证书、奖牌或者奖章,5年内不予受理其申报,并向社会公告。第二十六条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实施动态管理,获奖组织、项目和个人,自获奖之日起5年内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或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违纪情形以及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形的,取消其奖励,收回证书、奖牌或者奖杯,并向社会公告。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4-04-16

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2024年新年贺词!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值此除旧布新、承前启后之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专业委员会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专委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化工新材料领域广大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御风以翔,破浪以飏。这一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以正确党史观筑牢价值坐标、以大历史观拓展认识坐标、以大时代观定位前进坐标,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一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单体与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配套,高水平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国产化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行业标准推动、平台服务、国际化竞争力、品牌向上等方面,专委会持续、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在化工新材料行业重点政策修订、我国化工新材料长板产品和短板产品归纳统计、我国化工新材料全行业生产运营情况调研以及重点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产业调研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形成并提交了系列参考报告;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新材料咨询委员会组织的关键战略材料专题调研;高效组织2023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创新发展论坛、连云港灌南化工新材料关键单体研讨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煤基新材料论坛、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2023年化工新材料(哈尔滨)发展论坛、天津化工新材料专题论坛、阜阳尼龙新材料战略研讨会等多个重量级行业会议,围绕原始创新能力、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热点话题,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共同研讨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方法;对江苏先诺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卫星石化丙烯酸及酯、斯尔邦光伏级EVA、上海宇昂聚维酮碘(PVPI)、湖南聚仁聚己内酯、广东宝德利PVA等十多个项目进行市场占有率论证,助力企业品牌向上发展;建立优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产品数据库等行业高水平信息化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数字新动能;持续有序开展国产化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化工新材料年度创新产品评价等多项行业性工作。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双碳”发展战略、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化工新材料行业锻长板,补短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牢牢把握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关键窗口期,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平台纽带作用,以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与业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创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更美好的明天! 衷心祝愿伟大祖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衷心祝愿大家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2024年1月1日
2024-04-16

正式出版 欢迎订购 |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
征订开启!!!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正式出版发行。热忱欢迎化工新材料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和行业同仁咨询、预订。01 报告编写说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唯一的行业组织, 把打造行业权威的信息资料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 自2016年以来, 连续三年组织编写了《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2022年专委会针对行业热点产品, 邀请各领域龙头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行业组织的资深专家分别就化工新材料不同领域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撰稿。经过专家们认真细致的工作, 终于形成了本报告, 希望能为关心、关注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报告主要是指先进高分子材料, 也包括电子化学品和新能源材料等高端专用化学品。先进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树脂(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聚氨酯材料、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膜材料等, 还包含部分前沿材料。02 内容简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分为综述篇、产品篇和应用篇。综述篇对国内外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产品篇对市场容量大、国产化进程显著、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的三十多个重点产品,从市场供需、工艺技术、应用进展、发展建议等角度进行介绍;应用篇对化工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体育和5G通信行业的应用进展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论述。《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2)》包含了化工新材料行业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投资决策、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03 订阅方式1.订阅信息本报告现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征订,每册工本费598元。联系人:高原、佟岩、桑建新电 话:010-84885300010-84885306010-84885705传 真:010-84885306邮 箱:acmcoffice@cpcif.org.cn2.副主任单位及会员单位专委会副主任单位:免费赠送2本报告。专委会会员单位:免费赠送1本报告。本活动面向正常已缴纳会费的会员单位和免缴会费的单位。3.银行付款开户名称:华石联合(北京)国际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半岛国际支行账号:0200285609000049984汇款请注明“产业发展报告(2022)征订”。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