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改变生活 材料引领未来
加入我们
  专题专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草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草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更好履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职责,加大对化工新材料行业的服务力度,经联合会批准,设立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是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Federation Advanced Chemical Materials Committee,英文缩写为ACMC。第二条  本专业委员会是由化工新材料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自愿、平等原则组成的联合会分支机构。第三条  本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根据国家有关社团法规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章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与化工新材料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同业组织的密切联系,为成员、行业、政府服务,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参与行业管理,开展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第四条  本专业委员会在联合会领导下,根据联合会授权发展会员、开展工作,财务由联合会统一管理,重大事项报联合会审批。第五条  本专业委员会的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 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六条  本专业委员会的业务范围:1、推进法规和标准建立。协助有关部门,推进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前沿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立法,参与相关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工作。2、参与行业管理,研究化工新材料行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为政府制订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提供支撑和建议,协调和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的落实;3、协调、整合行业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广关键共性和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加强行业统计监测,建立健全行业运行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行业最新态势,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5、开展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参加国际会议,组织技术交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6、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维护化工新材料及相关企业合法权益;7、承办政府有关部门和联合会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成员第七条  本专业委员会为团体(单位)成员制。凡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化工新材料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同业组织均可以申请加入本专业委员会。第八条  申请加入专业委员会的单位,必须拥护联合会章程,遵守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程,按照规定提交入会申请。第九条  加入专业委员会的程序1、提交由本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入会申请表》1份,本单位简介1份,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1份;2、由秘书处审核,报主任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向成员大会通报;3、由秘书处办理入会手续,并颁发联合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成员证书,并向联合会备案。第十条  成员享有下列权利1、本专业委员会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优先、优惠参加本专业委员会的活动;3、获得本专业委员会服务的优先权;4、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成员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程,执行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和规定;2、维护专业委员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3、完成专业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积极参加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4、关心和支持专业委员会工作,经常保持联系,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5、按规定缴纳会费。第十二条  成员退会时,须书面通知秘书处,并交回成员证书。成员如连续两年不参加专业委员会活动或不缴纳会费,视为自动退会。成员如有严重违反联合会章程和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行为,经主任委员会讨论表决通过后,予以除名。成员退会或被除名,专业委员会应向联合会备案。 第四章  组织机构第十三条  本专业委员会由委员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人选经酝酿协商从成员中提名。候选人报联合会审查同意后提交成员大会选举,选举结果报联合会审批并备案。第十四条  主任委员会是本专业委员会的议事决策机构。主任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正副秘书长组成。主任委员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并经联合会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第十五条  秘书处是本专业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1、设副秘书长若干名,由秘书处和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报主任委员会审议批准。2、秘书处设在联合会产业发展部。3、秘书处根据工作需要,可在重点骨干企业、相关行业组织和学术团体设置联络员。第十六条  本专业委员会设专家顾问团,聘请业内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顾问团成员由专业委员会聘请,报联合会备案。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需要,专业委员会可设立若干专业工作机构。专业工作机构设置由秘书处提出,并协商提名其负责人,由主任委员批准。专业工作机构会议,根据本领域相关问题定期召开,在严格遵守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相关活动,由秘书处提供协调服务。 第五章  责任和义务第十八条  本专业委员会实行成员大会制度。成员大会的职责:1、制订和修订工作规程;2、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聘请顾问委员,向成员大会提出罢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的建议;3、审议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4、确定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5、提出终止建议;6、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九条  成员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事项须经到会成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成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第二十条  主任委员会在成员大会闭会期间主持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负责处理成员大会闭幕期间的重大事项。主任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须由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主任委员会成员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一条  主任委员会的职责:1、执行成员大会决议;2、组织筹备和召集成员大会,决定成员大会审议的重大问题;3、制订本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和秘书处工作总结报告;4、审议通过成员的吸收或除名;5、制定本专业委员会内部管理制度;6、指导和监督秘书处及各专业工作机构的工作;7、讨论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二十二条  主任委员的职责:1、负责全面工作;2、主持成员大会和主任委员会会议;3、检查成员大会、主任委员会会议决议和年度工作计划的落实;4、代表本专业委员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5、提名秘书长,指导秘书处工作。6、决定其他重要事项。第二十三条  秘书长负责秘书处全面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按照秘书处分工负责专项工作。秘书长可以委托副秘书长代其行使部分权利和义务。第二十四条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1、接受主任委员会的领导,贯彻主任委员会会议决议;2、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3、对各专业工作机构的工作提供协调和服务;4、对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并向主任提出奖惩的建议;5、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二十五条  下列事项由秘书处负责形成提案或报告,提交成员大会审议表决:1、制定和修改工作规程;2、选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通过免去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的建议;3、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4、工作经费的预、决算及执行情况;5、成员单位提案,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6、其他重要事项。第二十六条  专业工作机构负责人负责组织、推进本专业工作领域的各项工作。 第六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二十七条  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来源:1、成员单位缴纳的会费;2、政府有关部门或有关单位委托工作的经费;3、资助和捐赠;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5、其他合法收入。本专业委员会的会费标准参照联合会会费标准执行,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报联合会批准,联合会对本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不重复收取会费。会费标准为:副主任单位:企业 30000 元/年,非企业 10000 元/年;成员单位:企业 5000 元/年,非企业 3000 元/年。第二十八条  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筹集和列支。工作经费可跨年度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九条  本专业委员会财务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联合会财务制度,不单独开设帐号,由联合会统一进行财务核算。本专业委员会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三十条  本专业委员会工作经费标准参照有关规定办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化工新材料专项工作和研究;2、召开专业会议;3、秘书处人员及日常开支;4、参加国际交流活动;5、向成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资料;6、开展人才培训及成果奖励;7、与职责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七章  工作规程修改程序第二十五条  本工作规程的修改,由主任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提交成员大会审议通过,并于通过后十五日内报联合会审查核准后生效。 第八章  终止程序及财务处理第三十一条  本专业委员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注销时,由主任委员会提议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报联合会审查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第三十二条  注销手续、财产清算、剩余财产处理用于联合会事业的发展。 第九章  附  则第三十三条  本专业委员会证书和印章由联合会统一制作。印章由秘书处指派专人管理,由主任委员或其授权的秘书长签字批准后使用。第三十四条  本规程经本专业委员会成员大会审议通过,联合会备案。第三十五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社团管理规定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章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条款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规程的解释权属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未尽事宜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附件: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章程(草案).pdf 
2024-05-14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国际同行关注的焦点在哪里?
3月20日至27日,我们应邀参加在休斯敦举办的“2024世界石化大会”,并顺访在休斯敦附近的美国科琴公司、中石化研发中心、利安德巴赛尔,因航线的原因又经巴黎访问交流了阿科玛、法液空、SYENSQO这3家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时隔5年再次走出国门,直接与国际同行交流和沟通。虽然在国内每年都有不少与在华跨国公司高管和朋友交流的机会,但置身国际会议,走进跨国公司面对面交流,所听到的、感受到的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感受到国际同行对中国的关切、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关切,期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感受到国际同行在中国发展的意愿之强烈,特别希望探讨在中国投资的方向以及政策趋向等。这次出访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多、感受颇深,在此简要梳理在世界石化大会上以及与跨国公司交流过程中,参会代表和跨国公司同行关注度最高的几个问题,也许会给看到此文的朋友们带来某些启发和思考。傅向升在世界石化大会演讲一、访问公司的基本情况科琴公司(Ketjen)是一家催化剂公司,2024年1月1日刚刚从雅保公司分离而出。雅保公司很多人很熟悉,但很少人知道1835年曾诞生过一家Ketjen公司,当时是专门生产硫酸的,1947年开始生产炼厂催化剂,到了1969年被阿克苏公司并购,再后来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把这一部分业务卖给了雅保。2024年1月1日,雅保公司正式把催化剂业务剥离成立今天的科琴公司,专注于炼化催化剂业务,重点在流化床催化裂化用催化剂(FCC)和柴油加氢催化剂。这两种催化剂都将应用于盘锦正在建设的华锦炼化一体化装置。科琴公司也在致力于循环经济的研发与创新,开展废植物油、废弃塑料、废垃圾以及生物质制取生物柴油或可再生航煤的研究与开发。中石化休斯敦研发中心主要聚焦于油气勘探开采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在地球物理软件、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等方面领先,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研究颇深。这个团队朴实、敬业、肯吃苦、不虚张声势、不夸夸其谈的作风感染了我,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一心、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致以敬意。利安德巴赛尔,石化领域的很多朋友都不陌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合物公司之一,尤其是聚烯烃产能全球第一,聚烯烃聚合技术世界领先,国内很多石化企业的聚烯烃技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技术都是引进该公司的。该公司环氧丙烷及其衍生物技术也是世界领先,在中国的代表性工厂是盘锦辽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百万吨乙烯及其聚烯烃生产装置。他们现在非常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废弃塑料的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法国阿科玛是一家高性能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运输、化妆品、奢侈品、运动等领域,在中国的常熟、泰兴、南沙等地都有生产工厂,在生物基尼龙、高吸水性树脂、含氟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公司。访问过程中他们专门给我们介绍了中空纤维水处理膜的应用、聚偏氟乙烯(PVDF)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生物基新材料特别是尼龙11的优异性能和其在全循环运动鞋、3D打印等方面的应用,也重点介绍了该公司的高性能胶黏剂。法液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气体产品的公司,长期以来与林德、普莱克斯(已被林德并购)和空气产品公司并驾齐驱,是由一位科学家和一位金融家于1902年共同创办的企业。当时,科学家乔治·克劳德发明了低温分离技术,与银行家德洛姆一拍即合,成立了这家气体公司,为客户提供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产品。后来随着市场的需求,该公司又开发了氩气、氦气、硅烷气、乙炔气、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产品,今天还可以提供甲烷制氢、电解水制氢等技术方案,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有业务,共有员工6.7万多名。法液空在中国有4500名员工、40多家工厂和研发中心、740多家客户。下一步,法液空在二氧化碳减排、绿氢制备、园区用氢以及绿氢与石化和炼钢等产业的耦合发展等方面,都在开展新的研发与创新。SYENSQO是去年12月底刚刚从索尔维拆分出来的新公司。我们是该公司接待的第一个中国代表团,也是新公司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访问团之一。索尔维大家都很熟悉,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期,索尔维就依靠纯碱起家驰骋世界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索尔维加快转型步伐,通过并购与自身创新与研发,逐步转型为一家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的公司,纯碱主攻食品级和医用级、电子级等高端领域,新材料主攻高性能材料和液晶材料用化学品、医用透析膜等高端市场。到去年,索尔维的纯碱、小苏打、双氧水等传统产品只占公司业务的40%,而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业务占到公司业务的60%。为充分展现公司的价值,也为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索尔维公司决定一分为二,一家以新材料为主业的全新的公司SYENSQO诞生。在交流中了解到,该公司未来在做好原有新材料主业的基础上,将聚焦于新能源电池材料、高性能热塑性塑料、绿氢、可再生材料和生物技术四大领域,将为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航空航天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更大贡献。傅向升一行访问美国科琴公司二、国际同行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关注点1.跨国公司同行十分关注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国际同行几乎都谈到了去年的挑战较多,中国石化产业去年的发展如何?主要挑战表现在哪里?我们与国际同行交流,去年世界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世界经济增速继续下滑,挑战确实很多,尤其是企业的效益大幅下降。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去年GDP同比增长5.2%,中国经济的增速高于世界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量以美元计约8000亿美元,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并且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去年,中国石化行业的运营业绩既有挑战,也有不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利润总额8733.6亿元,进出口总额9522.7亿美元。虽然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是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进出口总额都是石化行业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全行业效益与世界同行感受是一样的,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即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7%,我们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原油、天然气及绝大多数石化产品的价格下降造成的,2023年度国际市场布伦特原油均价82.6美元/桶,同比下降18.3%;根据国内的统计,2023年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2%,化工原料和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如此一来,2023年度中国石化市场在主要产品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量都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营业收入、利润和进口额、出口额及进出口总额都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去年中国石化企业和行业遇到的主要挑战,与跨国公司遇到的挑战没有差别,主要是产品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这与全球市场恢复不及预期有关,与美元的持续加息也有关,当然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为的“脱钩断链”也不无关系。我们进一步分享,去年中国石化行业为国内市场供应和世界石化产业链稳定与安全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中国原油产量2.09亿吨,同比增幅2%;天然气产量229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连续7年增量超100亿立方米。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16.5%,合成树脂产量同比增长6.3%,化肥总产量(折纯)同比增加5%,其中氮肥产量(折纯)同比增加7%,磷肥产量(折纯)同比增加6%,农药原药产量(折纯)同比增加2.8%,钾肥产量(折纯)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53%。可见,中国石化产业去年不仅为保障中国国内市场的供应和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世界市场的供应链稳定与安全也做出了重要贡献。2.国际同行都高度关注今年的经济形势。因为去年大家都遇到了新的挑战,对今年经济形势的预判就成为在访问交流中共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我们交流认为,世界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及以上是大概率,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稳定器。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在继续放缓的同时,将是“底部盘整,筑底企稳”的一年,将为2025年世界经济迎来新的景气周期做准备。我们这样预判的依据是,第一,主要经济体的通胀虽然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已降到一定的水平;第二,美元加息已告一段落,即将开启降息的周期,美元的降息将逐步为世界市场提供货币宽松的环境,产品价格将扭转大幅下降的局面,产品价格止跌或上涨,企业的效益将随之改善;第三,疫情过后第一年的去库存,已经把库存降到合理的区间或低位,今年企业的产销情况将有所改善;第四,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价格高企趋于相对稳定,特别是因此深陷能源危机的德国和欧盟,其受影响程度将趋于减弱,德国和欧盟的经济同比将有所改善。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的世界经济将是“底部盘整,筑底企稳”的一年。对于今年中国的石化行业,我们预判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应当继续双下降,同比应当由负转正,因为去年的基数与前两年相比偏低、石化产品价格同比也不该继续大幅下跌,所以今年石化行业和各公司的效益会比去年要好。交流中国际同行表示认同。3.世界石化大会的很多代表都关注“双碳”目标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中国政府已经就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承诺,会议代表关心“双碳”目标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挑战和影响,也关心中国政府承诺以后有什么样的行动?在交流中我们首先谈到“双碳”目标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挑战有其严峻性。这主要是因为两点:一点是中国石化产业的原料结构与美国、欧洲以及海湾地区不同,煤化工在中国石化产业中的占比较高,最典型的是合成氨、甲醇70%的产能都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另一个代表性的产品是聚氯乙烯,中国70%的产能是传统的电石乙炔工艺,而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都是乙烯氯氧化工艺,其他还有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醛、聚甲醛、醋酸、1,4-丁二醇等初始原料也是煤炭。以煤炭为原料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其碳排放量要高许多。另一点就是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石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主要以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为主,生产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的过程就比生产高性能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的能耗和物耗都要高,因此碳排放量也就高。其次,我们谈到中国正在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努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政府2020年9月向世界庄严承诺“3060”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以来,中国政府正推动调整中国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产业政策推动加快中国工业领域,特别是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耗。国务院颁布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研究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前不久又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今年2月工信部最新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通过政策推动和市场引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支持和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和节能降碳的力度。举国家之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全社会的绿色生活方式,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中国也正在推动“双碳”标准体系、加快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减碳技术以及绿色制造和绿色评价标准的研制。中国石化行业也研究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向石化全行业发布了《碳达峰倡议书》,每年都组织开展“能效领跑者”和“水效领跑者”活动,每年都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化工园区和绿色产品、绿色设计等创建活动,为石化行业和石化企业树立标杆、培育典型,这些活动在石化行业和企业中已坚持开展了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石化联合会还组织全行业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加快CCUS项目产业化示范,电石炉和黄磷炉等工业尾气、磷石膏、电石渣、废塑料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水的循环利用,不断探索地热、氢能等清洁能源的补充替代和与石化产业的耦合发展,并通过倡导责任关怀、构建ESG工作体系等措施,积极构建并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低碳工作机制。我们也谈到,应对气候危机正在成为共识。我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决不可以没有地球,中国正在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共有的、也是唯一的家园:地球。特别是在经历了2023年这一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目睹了近年来洪水、暴雪、大火频发,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又加上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告诉我们:气温已经上升了1.1℃,距离《巴黎协定》确立的1.5℃温控目标只差0.4℃了。应对气候危机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国也公布了甲烷减排计划,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态度是积极的,行动是认真的,效果正在显现。同时我们强调,气候变化主要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和持续增加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开始的,是工业现代化以来快速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主要是先期工业化的国家、即今天的发达国家排放的,后工业化的国家、即今天的发展中经济体或欠发达地区,所排放的总量仅占约10%。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莉森教授指出:“几乎所有的气候问题都是由富裕国家造成,贫穷国家不仅不是气候破坏的实施者,反而是气候危机的重要受害者。”今天的发达国家不应简单地只强调当前的减排,而应当从历史责任出发,在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解决气候问题上,既要带头行动,还要主动和帮助后工业化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多做一些工作、多分担一份责任。这就是《巴黎协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排放量大的发达国家必须首先采取行动,迅速减少排放。最后我们希望:国际同行间应加强合作,打破阻碍降耗减碳的一些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让更多的节能新技术、节水新技术、降耗减碳新技术,造福石化行业、造福人类。4.世界石化大会的很多代表都关注中国化工企业如何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因为今年的世界石化大会与“剑桥能源周”同期在休斯敦开幕,会场相邻,很多代表都是根据会议的日程和内容,有选择地在两个会场之间穿梭,所以能源转型的话题也是世界石化大会的关注点。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大家对中国应对能源转型更为关注。与会议代表交流时我们首先谈到,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能源转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煤炭代替薪柴进入“蒸汽机时代”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石油代替煤炭进入以内燃机为标志的“电气化时代”,即能源转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能源转型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中国也特别关注到今天为应对气候危机,能源转型再次按下了加速键,特别是去年底在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了开启化石燃料转型加速进程的历史性协议,加快能源转型成为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共识和行动,各大能源公司都加快了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即清洁能源的转型。但是我们也注意到,2023年10月埃克森美孚宣布以595亿美元收购先锋自然资源公司,以确立其在二叠纪盆地的霸主地位;随后雪佛龙宣布以530亿美元收购赫斯公司,以确立其在非常规和深水领域的优势地位。其次我们进一步分析与交流,根据近年来能源领域很多新的动向,我们分析认为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渡期内需要经历:前期的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中期的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后期的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直至最终过渡到化石能源完全退出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我们可否大胆地设想,在这个较长的过渡期内,世界化石能源消费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达峰以后煤炭消费量较快下降,石油消费量降幅较小,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石油由能源为主的角色,逐步转变为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生产提供原料来源的角色;而天然气将在化石能源达峰后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此后30到40年时间里,承担起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角,直至可控核聚变和氢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的主体能源,之后天然气也转变为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生产提供原料的角色而与石油并存。中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将在2027年前后达到峰值,届时原油消费量约8亿吨,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能源、延长石油等为代表的能源公司,为适应当前能源转型的新趋势,也为应对“双碳”目标的新要求,都在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创新和应用,都成立了清洁能源公司,加大氢能、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应用,重视与氢能、风能、光伏以及地热等清洁能源的耦合发展。最后我们谈到,为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新挑战,中国石化全行业也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清洁能源的应用,石化联合会成立了氢能专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ICCA、AEPW等国际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强在终止废弃塑料污染方面的合作,成立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工作组,同时还加大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研发,重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和合成化学品的创新研究。中国石化行业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并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国际同行高度关注产能过剩。无论是世界石化大会的代表,还是跨国公司同行,都十分关注产能过剩问题。在世界石化大会的提问与互动环节,主持人问“中国和全球产业链中,大部分都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各级政府是否会干预任何进一步的产能增加计划,以便让需求有机会吸收过剩产能?”在访问和交流过程中,几乎每一家跨国公司都会提出“产能的大量增加,企业赚钱吗?”“中国如何对待产能过剩问题?”也有的跨国公司谈到与自己主业密切相关的基础化学品、通用材料、PVDF等产品。我们只好反复强调,中国有的产品确实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中国人口多、市场潜力大,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GDP只有发达国家的1/3或1/4,甚至只有美国的1/6,所以中国发展的任务很重也很艰巨,而工业经济、实体企业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也正在积极努力,研究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的调控措施,特别是通过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以及能效水平等,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些产能过剩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短期的、也有周期性的,有的是市场需求不振造成的,也有的是产品不适应下游客户需求或新的应用领域开发不到位或不充分造成的。对有些产品种类多的行业来说,也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中国石化产业就是一个“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过剩状态,很多跨国公司的朋友也很清楚,中国石化行业的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化工新材料、高性能聚合物、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超纯超净化学试剂等,很多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中国市场都是短缺状态、长期依赖进口。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中国石化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正在充分发挥和依靠市场调节机制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调控和化解有的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采取的有效措施有:产能置换的措施,如新建或扩建炼油产能必须实行产能置换或减量置换,到2025年底控制炼油总规模不超过10亿吨/年;烧碱等基础产品也是采取产能置换的原则。不符合经济规模和产业布局的落后产能则予以淘汰,如200万吨/年以下已建成的小炼油装置关闭退出。中国政府也在探索改变简单以规模为标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正在研究和实施更科学、更精准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和办法,如以能效水平的高低为参考,新建炼油装置其能效一定要达到标杆水平及以上,对于符合经济规模的已建成炼油装置,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要求能效提高到基准水平以上,到2025年末经改造仍不能达到基准水平以上的,坚决关闭退出。下一步还将研究制定水效指标、碳排放指标、环境指标等综合性考评要求,科学严谨地评价装置的物耗能耗水平和废弃物与碳排放水平,更加科学地调控新增产能和无序扩张,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傅向升一行访问法国阿科玛公司三、启发与再思考此次出访,在与会议代表和国际同行交流沟通以及探讨深化合作中,国际同行对世界石化产业的布局和未来发展格局也都颇为关心,这也带给我们很多深度思考。“十三五”期间我曾与国内同行交流过,世界石化产业从大的格局看,呈现出“三个强极”和“三个热极”的全球格局,“三个强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以德法英比荷为代表的欧洲地区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三个热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地区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三个强极”的代表国家所代表的是世界石化和化工产业的第一梯队,“三个热极”则代表了近年来世界石化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近年来“三个强极”中的欧洲地区以及东北亚的日本,石化产业几乎没有新的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建设和投产,反而是在加大石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有小规模生产装置(如小型乙烯装置)关闭和退出基础产品(苯酚、双酚A、环己酮、己内酰胺、乙丙橡胶、PTA等)业务;近年来世界石化产业的增量主要贡献者在“三个热极”区域,特别是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是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今天看,这“三个强极”“三个热极”的世界石化产业格局,继续在演绎着。此次出访交流,又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未来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在美国、中国、沙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这些国家要么是资源优势突出,要么是市场需求巨大,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相对优势;欧洲和日本化工产业的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重点在材料高性能化和产品高端化、专用化上;俄罗斯和非洲地区发展炼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也很明显,他们对发展下游化工产业十分重视,但受制于技术、资金等制约,更具优势的应当是资源方面,下游化工产业的发展将相对迟缓。这次出访是时隔5年后,这五年世界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和区域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洪水、暴雪、大火等气候灾难频发,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危机日益严峻,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全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变得更加复杂。对美国来说更是从上一届政府换成了现任拜登政府,今天又面临着新一届、更加扑朔迷离的大选,美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五年内都已书写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五年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胜利召开了党的二十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过去的五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一直高于世界和各主要经济体,中国一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30%以上的份额,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次出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很大。国际同行与国内众多石化企业一样,都更加关注创新转型、绿色低碳与责任关怀和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继续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在交流中很多国际同行都表示希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抓住在中国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也跟国际同行交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大重申: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石化联合会和中国的广大石化企业和企业家们,都真诚地希望与各国跨国公司和石化同行携起手来,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共创“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的灿烂明天!
2024-04-16
李寿生:用新质生产力开辟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从去年9月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新质生产力为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内生根源。而且还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长期的、不断的,是历史上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14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生产力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自觉性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高质量发展和向强国跨越的征程中,又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十四五”以来,我们行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快了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转化的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光催化剂结构调控及界面反应强化、复合电极材料的表界面功能化及其碱金属离子存储增强机制研究等一批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理论突破,从源头上解决了一批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难题。万米超深层油气资源钻探关键技术、超深海钻探核心技术、第三代芳烃技术、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等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ADI系列产品全产业链制造技术、高端聚苯硫醚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新技术抢占了市场竞争制高点。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生物基聚氨酯技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等一批技术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新的探索。大型流程工业智能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石化过程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技术、反应精馏与有机污染物治理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批智能化控制技术赋能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这些都充分展现出科技创新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尽管我们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石化强国地位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相比,特别是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涵本质相比,我们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在化学化工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高端创新,特别是依赖基础创新的终端产品创新、差异化成果仍然太少;在国民经济战略领域,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环保技术和生命医药技术方面,同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先进高效、协同快捷的新体制;在人才培养、人才组织和人才使用等激励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强激励的、不拘一格的政策和措施。总之,全面学习和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全面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大力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我们行业大有潜力、大有机遇、大有作为。二、培育和锻造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新”和“质”两大核心内涵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一定是一个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新”和“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全力加速培育和锻造行业具有竞争性和成长性的新质生产力。结合我们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结合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我们初步认为,在培育和锻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应全力抓好“三大任务”。一是全力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化学工业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化学工业自我配套能力的一大优势。目前传统化学工业约占整个化学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但传统化学工业工艺技术、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规模总量大、发展历史比较长的化肥工业、氯碱工业、纯碱工业、橡胶工业、涂料工业等等,都面临着紧迫的转型升级任务。发达国家的实践和跨国公司的案例也都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创新仍然大有可为。以纯碱为例,索尔维公司作为一家有着156年历史的全球领先的纯碱生产企业,不断在传统技术、传统工艺、传统装置上创新出颠覆性解决方案。最近他们又在30年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纯碱生产工艺,新的工艺实现了三个革命性的改进: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水、盐水和石灰石的消耗;完全消除石灰石残留物。正是由于对产品创新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这家公司历经百年,仍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索尔维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路子仍然广阔。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是产业未来繁荣的基础,也是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的重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高端化、终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才能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路。从我们行业规划角度分析,我们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六大类:一是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我们是能源供给行业,保障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是我们行业的重大责任。一方面我们要不断研发传统能源勘探开发的新技术,要确保国计民生的能源安全供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技术,要在“先立后破”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有序接替和安全过渡。传统能源保供的角色和新能源创新开拓的角色,我们都要认真负责地担当好。二是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都在抢占的一个制高点。在未来化工新材料的竞争中,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及微电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等,都将是未来材料领域高端前沿技术竞争的焦点。三是高端精细化学品领域。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技术含量高、用途十分广泛、功能性极强的专用化学品。在高端精细化学品领域,化工强国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有些产品虽然市场需求量不大,但技术含量极高,功能效果极强,市场影响力极大,有化学工业“女王头上的皇冠”之称。四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基于煤炭原料特性,要集中研发生产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碳素材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高端润滑油、高端费托蜡等高端化工产品和新材料,同时还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采用节能提效、绿色工艺、与清洁能源耦合、推进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种措施,努力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五是生命健康产业。自美国于2015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医疗计划”以来,在全球掀起了精准医疗发展的热潮。精准医疗是一种综合应用基因测试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大数据综合分析、分子影像等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鉴定、分析与应用,从而以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最大化疾病预防与诊治效果的医学新范式,也是对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六是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产业。随着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全球化治理共识的形成,人们对生产发展中的安全、环境和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地球家园问题等等,都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在安全环保节能降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必然会成为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领域和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三是未来产业的研发储备。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无缝衔接的长远过程,产业的转换和产业升级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接替过程。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和一个超前的“仰望星空的规划”。必须要在做好今天发展的同时,准备好为明天的接续。因此,面向未来的产业储备必须要提前动手、提前布局、下好“先手棋”。我们要面向世界化学工业的未来,必须要提前规划并部署一批有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未来课题,提前规划、提前组织、提前储备,成为引领世界化学工业未来的先行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谁不能预测未来,谁就没有未来”。三、用全新的体制机制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锻造,必须要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打破目前存在的体制机制的堵点、卡点和难点。一是提高中试项目审批效率,加强规范管理,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的过程是个试错的过程。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石油和化工技术是一门试验性的科学,一项新成果的产业化一般都要经过实验室研发、中试和工业性示范等几个阶段。中试是科技成果通向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链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中试项目与成熟生产的项目相比,存在项目周期短、工艺和装置变更频繁等客观要求。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对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的立项、安全环保审批等尚无明确的相关规定,现有的试行办法参照生产项目进行管理,因此中试项目一直面临着审批难、周期长、过程复杂等问题的困扰。虽然有些省份已经出台了一些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或化工中试项目管理的试行办法,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可喜的是,今年元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产业、应急、环保等政策协同,规范中试项目落地流程,优化准入条件、用地规划、环保安全、建设运营等环节的程序,加强指导和服务。鼓励采用集中办理、联席审核、并联审批等方式,探索实施部分事项承诺备案制等新型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随着中试项目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激发出行业的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的诞生,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二是提升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效率,着力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效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产业体系,但中间仍存在着不小的鸿沟。科研是为了探索新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产业化是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导致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堵点。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集群中的大型企业既是科技创新者,也是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者。同时各集群内中小微企业不断形成合力,持续释放科研潜力,成为行业创新的主力军。总之,科技创新应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化联动发展,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藩篱,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三是加强创新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保障持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我们行业已经部署建设了数量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行业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还不强,没有真正发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枢纽作用,产业技术创新仍然存在着“技术孤岛”“资源碎片”等现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在链接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和平台搭建类型等方面呈现出新趋势。我们行业要适应创新平台建设新趋势,积极推动创新平台组织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为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鲜土壤,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时代大潮已然来袭,石油和化工行业亟须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研发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胆解决创新体制机制中的卡点堵点。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在新形势下率先开辟未来世界化学工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新蓝海。
2024-04-16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4月12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行业协会商会实际,研究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为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社会工作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刘钊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柳拯主持会议并对有关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到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行业协会商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要求,是增强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在行业协会商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是行业协会商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存在党纪意识淡薄、内部治理不完善、违纪违法时有发生和监督难、监督软、监督散等问题。要直面问题、找准症结、划出红线、筑牢底线,切实认识到行业协会商会不是纪外之地、法外之地,进一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严肃监督执纪执法的紧迫感,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肃党的纪律,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使党员做到学纪、知纪、明纪、畏纪;加强会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深化专项治理,整治整改行业协会商会突出问题。要加大监督执纪查处力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三不腐”,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向行业协会商会纵深推进,涵养积极健康、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行业协会商会力量。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对于加强党对行业协会商会的全面领导、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引领保障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在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锚定目标任务,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牵引,以加快理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为重点,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要坚持全面从严,纵深推进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正风肃纪反腐,切实维护纪律刚性,坚决纠治“四风”顽疾,不断提高监督执纪水平。要把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会议还就中央社会工作部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社会工作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印发的《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监督体系。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纪委有关同志,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负责人等700余人参加。
2024-04-16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试论加快发展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继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作系统阐述以后,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关键词,并居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之首位。石化产业如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呢?结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收获与体会,笔者简要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与理解。      一论何谓“生产力”       生产力,按照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是指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也就是创造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能力。“生产力”一词诞生于18世纪,经百年的演变和不断研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全新的唯物史观,把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并系统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们多年来的学习和理解,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还认识到,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具有历史性,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正如马克思通过当时的历史条件观察到,进而形象地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二论何谓“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讲:“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很精辟地把“新质生产力”由什么主导?具有什么特征?因何而催生?以及其基本内涵、标志、特点和本质,都表述得十分清楚了。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讲:“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也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再创新,关键是为了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都是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和密切结合行业实际与工作实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三论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工作在各行各业的、特别是工作在工业领域的同志们,怎样能够做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呢?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新质生产力重要性的认识。总书记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极其重要性之所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连续多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30%以上的份额,也是连续多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也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贡献者。但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及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还比较突出,大而不强的现状以及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卡点甚至“卡脖子”问题,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已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的基础上,破解诸多瓶颈制约、应对复杂严峻挑战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工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卡点和“卡脖子”瓶颈,加快制造业大国迈向产业高端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强国目标。       二是要突出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里就阐述了一个互动的辩证关系,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创新。从这样互动的辩证关系中,也再次印证了总书记特别强调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观念。       从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生产力“三要素”的理论,结合马克思深入阐述的“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来认识,加上人类发展史、工业化历程和经济发展史,都证明了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都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创新可以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更先进、更高效,能力更强大,创造财富的产出效率更高。马克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看到了“蒸汽磨”代替“手推磨”,看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因为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开启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大幅跃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后来人,以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工业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都更加印证了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之所在。       三是要突出绿色低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工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尤为重要。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结构以基础工业、重化工业为主,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都属于资源型、能源型产业;我国的能源结构又是以煤炭为主,经过持续努力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连续下降,但去年仍高达55.3%。这样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我们经济结构中“三产”的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又加上我国的能耗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在“双碳”目标面前就必须更加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并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那种拼投资、拼资源、拼规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绿色低碳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发展内容之一。四论石化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业领域新型工业化的水平,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决定着其他工业门类发展质量、甚至国家安全水平的高低。很直观地看,电子化学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不过关,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就容易被“卡脖子”;我国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不能自主可控,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和安全领域就会受制于人。可见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别的工业领域相比,还有着不一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对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要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密切结合石化产业的实际,面向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既要突出工业发展的共性和产业属性,又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性,应突出以下“五项重点”:       第一,突出石化产业的属性,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石化产业既属于资源型能源型基础产业,又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配套产业。配套产业的属性是为轻工、纺织、高端制造、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提供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等重要配套;基础产业的属性一是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石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又是以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为主,另是目前生产石化产品和化工材料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这又决定了石化产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和能源需求量都较大的工业门类。       今天我国的石化产业与工业结构极为相似,是以传统产业为基本盘,这也就决定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狠下功夫,这也就要求石化产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因地制宜”就要把握好并立足和密切结合区域实际、行业实际和企业实际。石化产业还要继续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虽然是在江苏省代表团、针对一个地区讲的,但所强调的“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立足行业或企业的实际,认真分析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以及瓶颈制约,确定突破点和重点任务目标;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行业、别的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千万不可照搬照抄、一哄而上、搞一种模式。尤其像石化产业这样以传统产业为基本盘的工业体系,一定要突出产业属性、立足行业实际,不断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示范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力度,持续降低石化产业的物耗能耗和“三废”排放水平;通过持续的改造提升和优化,推动石化产业实现以“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       第二,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强化创新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是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为我们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所在。       石化产业自“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在油气勘探开采、炼油新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合成与聚合技术、工程优化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现代煤化工领域大型气化炉及其成套技术、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工业化技术、甲醇制烯烃产业化技术、煤油共炼技术、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都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聚碳酸酯、聚苯硫醚、尼龙新材料等一批工程塑料的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并产业化;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相继攻克并产业化;离子膜、有机/无机分离膜、光伏用膜、新能源电池膜以及保鲜膜、医用膜等高端膜材料相继研发成功,有的还打破了市场垄断,满足了市场急需;多种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部分电子化学品、高纯试剂等也实现了量产,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在取得明显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也是明显的,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超纯超净试剂以及更高性能的纤维材料、透析用膜材料等部分高端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创新一直是我们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明显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始终是我们的痛点之一。这就要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企业和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讲,“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以后,邓小平同志纵观世界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更是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马克思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都充分证明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产业变革的不断加快,都更加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今天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新科技革命不断孕育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众多科技成果,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生产过程和生产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了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从工业发展史到今天的实践,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都更加直观、更加明确地要求石化产业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石化产业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在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及其专用料、超纯超净试剂(助剂)、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等领域攻关;还要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如组分炼油、分子炼油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大型电加热炉替代蒸汽裂解技术、合成气直接合成烯烃、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固化与转化以及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化学品或合成新材料、绿氢制备等,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突出生产力的时代性,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马克思1847年形成较成熟的、科学的概括“生产力”概念,已经走过了近180年;离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也已走过近40年;近180年以来特别是近40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今天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已远超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同时代人的想象,中国的经济也正在跨越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递进之时,大国博弈和区域动荡加剧,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严峻复杂;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之下,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日益严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时时侵扰着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再次面临着狄更斯笔下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若以当前的世界形势为这句话做新的注释,那就是:“最好的时代”即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坏的时代”则是博弈与对抗加剧、区域动荡加剧,危机频现;“智慧的年代”就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递进,“愚蠢的年代”则是霸权思维、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始终禁锢着某些人的认知;“信任的时期”就是善良的人们总是从善良的愿望行事,“怀疑的时期”则是某些新老霸权国家总是令善良的人们失望。       当今时代特性之一是能源转型。为应对气候危机人类正在加快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各国的共识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主要措施就是加快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而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又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这个较长的过渡期内要经历前期的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中期的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后期的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直至最终过渡到化石能源完全退出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能源这一过程。石化产业在这个较长的转型期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有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如化工新型材料及其高端复合材料、功能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光能催化与转换材料、特种密封材料以及可控核聚变、氢能等新能源所需的特种材料,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并力争抓住许多新时代的新机遇,特别是通过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积极应对能源转型造成的新挑战,而且要抓住能源转型的新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石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另一当今时代特性是数字化。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石化领域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开展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通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石化行业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进步很快,智能化数字化方面一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一批创新型和创新活力很强的企业快速成长,成效明显。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下一步石化行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按照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南》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国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将“智慧化工程”列为“五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总体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在生产经营、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供应链协同等核心业务环节,突破10至15项智能制造重大关键技术,制修订2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再开展100家智能工厂、50家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优秀解决方案;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力、提升企业和全行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运行成本和物耗能耗都大幅降低,劳动生产率和本质安全水平都明显提升,助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石化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第四,把握石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9项重点任务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十大任务之首,足见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重要性的布局。石化产业发展的基地化、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最佳实践,因为石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仅实现原料互供、能源共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而且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节省成本和“三废”集中处置,为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德国巴斯夫、新加坡裕廊岛、比利时安特卫普等世界级一流石化基地,以及国内上海化工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连云港徐圩新区、宁东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良好的借鉴。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和现代化石化产业集群,将为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已认定的约650家化工园区和石化基地以及广大石化企业,都要认真落实全国《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中长期发展展望》中提出的,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在按照新的时代要求、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产业提升创新工程、智慧化工程、绿色化工工程、标准化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积极探索低碳或零碳示范园区与创建,国家布局的“七大石化基地”和“四大现代煤化工示范产业园”以及相关化工园区,要全力围绕环渤海湾、杭州湾、海西湄洲湾、泛大亚湾“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以及“能源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十四五”末这“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初具轮廓,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扬帆海内外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成为石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第五,突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加大人才培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按照马克思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理论,劳动者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劳动者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有效劳动,才能创造新的财富;离开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不会自己产生新的财富,所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离开了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就失去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将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劳动者与马克思时代的劳动者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在那个时代,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和知识的有限积累,大多数劳动者都是农民、操作工人等阶层,而今天的劳动者大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阶层,所掌握的知识量、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觉悟水平、思考能力等,都是那个时代劳动者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加上现在的劳动工具比那个时代复杂得多,特别是信息时代以来,其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以及数字化程度都大大提高,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要求也高出许多。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就超过1200万,但同时又是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国家,高素质人才在劳动人口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就更低;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也不一定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有些还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就人才队伍来讲,我国企业家很多,但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管理水平的企业家缺乏;我国创新人员很多,但是从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自立自强的人才缺乏(以获诺贝尔奖为例,美国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最多的国家,到2022年美国共有384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英国是132人、德国是111人;2023年诺贝尔奖共6个奖项、11人获奖,其中美国6人);我国操作人员队伍庞大,但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等。今天我们加快发展新的生产力,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要素,要更加突出出来。       通过学科教育和继续教育,一是高度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队伍,是关键要素,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队伍强了,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有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二是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队伍,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要素”中起关键作用的队伍,也是能够把这“三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队伍;三是要高度重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新时代的企业家队伍,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骨干队伍,也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之所在。总之,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因学识所限,又加上学得不够深、理解不够透,难免偏颇之处,只望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为加快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一点有益的启示。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