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在济宁市金乡县成功举办2023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彭孝军,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处副处长杨松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孙伟善、山东省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杜鹏,济宁市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从奇、金乡县县委书记郑士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孙颖,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兆胜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主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能达到4500万吨/年,产量超3100万吨。行业先后攻克了众多行业壁垒,如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光学级PMMA等高性能工程塑料;氢化丁腈橡胶等高性能橡胶;高强高模聚酰亚胺、大丝束碳纤维、高伸长间位芳纶、高韧型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钙钛量子点光学膜等高性能膜材料;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磷酸等电子化学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寿生建议,行业要聚焦产业发展瓶颈,集中力量补短板,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高碳α-烯烃、聚烯烃弹性体、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高端聚烯烃材料,5G通信基站用核心覆铜板用树脂材料等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声学用膜材料等。同时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新材料生产应用的示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石化处副处长杨松峰指出:“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够,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要素供给呈现碎片化,并且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制约了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研发成果转化,围绕创新链布局要素链提升价值链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杨松峰强调,行业应聚焦突破对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决定性影响的化工新材料,推动化工新材料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这就要求行业要明确重点领域发展方向,推动乙烯等产业保持合理资金水平,鼓励延伸产业,发展下游末端化工新材料的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彭孝军做了题为《精细化工2.0》的报告,分析了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国精细化学品占总化工产品百分比与国外相比较低,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是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彭院士解释了精细化工2.0要求分子设计智能化、产品功能智能化和产品制造智能化的定义,并以染料产品智能化为例展示了精细化工产品的智能化;提出了对光学IT智能材料、彩色显示滤光片与高分辨彩色光刻胶、智能响应学诊疗等若干精细化学品领域应用前景的思考。
金乡县县委书记郑士民代表金乡县委县政府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长期以来给予金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简要介绍了金乡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是思维碰撞、共谋产业发展的一次盛会、对持续放大金乡县新材料产业优势、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多支持指导金乡新材料产业发展,加深产学研合作,把投资重心放在金乡,把优质项目落在金乡。
济宁市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从奇在致辞中指出,2023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是全国新材料业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权威性最强的年度盛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利用丰富的经验为济宁发展把脉定向,多提宝贵意见,开展深层次合作,助力济宁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上,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允东介绍了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山东道恩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长陈青葵做了题为《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天辰齐翔总经理柴永峰做了题为《丁二烯法己二腈产业化进展及尼龙产业发展布局》的报告。
会议还举办了工程塑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业内16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围绕新形势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工程塑料和电子专用化学品两大产业领域,重点就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