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改变生活 材料引领未来
加入我们
  其他
安迪苏泉州固体蛋氨酸项目动工
3月28日,安迪苏投资新建的固体蛋氨酸工厂在福建泉州泉惠石化工业区动工。该项目计划年产量15万吨,总投资额约49亿元。蓝星公司党委副书记、安迪苏董事长兼CEO郝志刚表示,泉州固体蛋氨酸项目,不仅是安迪苏在创新技术和规模生产方面的又一项重要布局,更是安迪苏巩固蛋氨酸行业领先地位、完善产品组合及全球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该项目将为安迪苏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提升盈利能力以及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全球饲料添加剂领域领先企业之一,安迪苏是为数不多的同时生产液体和固体蛋氨酸的生产商,生产基地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区域,为110多个国家提供动物营养解决方案。此前,安迪苏已在中国南京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平台之一,每年可生产约35万吨液体蛋氨酸供应中国和全球其他市场。此次安迪苏在中国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固体蛋氨酸生产平台,可有效满足全球尤其是中国、亚太地区对不同种类蛋氨酸的需求。这一生产平台不仅有助于安迪苏巩固在固体蛋氨酸生产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可优化公司的蛋氨酸国内外产能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并保障供应稳定性。随着泉州固体蛋氨酸工厂的开工,安迪苏正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产业投资版图。泉州工厂是安迪苏中国产能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安迪苏践行“中国一体化战略”的关键项目之一,也是安迪苏以创新科技引领行业升级、助力农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该项目选址毗邻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能够发挥与周边企业在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方面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此外,该项目将充分发挥数字化效能,践行智能工厂设计、绿色技术以及低碳原料的应用,打造更绿色智能、更具竞争力的工厂。
2024-04-16
信诚实业拟新建PTA厂
近日,印度信诚实业有限公司宣布,计划于2026年或2027年在古吉拉特邦达赫季新增330万吨/年的精对苯二甲酸(PTA)工厂。目前,信诚实业在其达赫季生产基地运营有24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消息人士表示,新装置的原料对二甲苯(PX)将由目前未充分利用的PX生产装置供应,该公司还可能每年进口50万至60万吨原料以满足需求。信诚实业在印度现有PTA产能约为440万吨/年,使其成为印度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商和世界前五大PTA生产商之一。当前印度PTA供应缺口仍有150万至170万吨/年,为PTA净进口国。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PTA进口量为159万吨/年,比前一年减少了3.8%。信诚实业表示,拟议的增加产能将减少印度对进口的依赖,并在新产能投运后使印度成为PTA的净出口国。
2024-04-16
金刚化工拟收购迈图全部股权
近日,世界第二大有机硅制造商迈图宣布,预计将被韩国最大的涂料企业金刚化工(KCC)集团全面收购。金刚化工主要从事涂料、建筑材料和特种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从事硅树脂业务,以及特种涂料和精密化学工程领域的有机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迈图在开发和制造有机硅和特种解决方案方面拥有75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大有机硅制造商。长期以来,迈图一直在特种硅酮、硅烷以及熔融石英和特种陶瓷产品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金刚化工暨迈图总裁Mong Jin Chung表示,金刚化工相信,全面收购迈图将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在有机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金刚化工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此次全面收购迈图,金刚化工有望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企业主导的有机硅市场中崭露头角,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其先进材料、涂料、玻璃、地板、门窗等综合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业务。
2024-04-16
2024全球能源转型步伐或放缓
在不久前于休斯敦举行的世界石化大会上,能源转型是石化行业讨论的主要话题。在世界石化行业看来,全球能源转型虽有成绩,但前进的步伐开始放缓。能源转型陷入僵局摆脱疫情困局后,全球又陷入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纠缠,过去两年能源转型进程几乎停滞不前。对此,标普全球商品洞察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能源策略师阿图尔·阿利亚介绍,2021年全球多个极端环境事件后,全球对能源转型的乐观意识形态已经转变为苦涩的实用主义。阿利亚表示,根据目前的测算,完成能源转型的总成本已经超过275万亿美元。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这个数字将继续扩大。他认为:“你不能告诉80%的人口不能消耗更多的能源,因为经济增长永远是首要任务。”能源安全仍然至关重要,特别是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将阻碍可再生能源的推进。当然也有一些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好消息,2022年到2023年,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绿氢电解槽分别增长了85%、60%和300%以上。尽管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可能无法实现,但实现减排的技术或许已经到位。近期的重点是煤改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030年后,碳捕获和储存将扩大到数十亿吨,以帮助钢铁、水泥和化工行业脱碳。然而,同样根据测算,到2050年,目前的产能需要至少扩大150倍,才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从中长期来看,技术组合中还包括电气化和低碳氢。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影响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形势。标普全球评级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伦瓦尔德表示,就经济层面而言,大多数大经济体预期2024年为软着陆。格伦瓦尔德表示,西方国家中,只有美国经济还在显著增长,美国是唯一一个从2022年到2023年GDP持续增长的国家,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4%,几乎是整个欧元区增速的两倍,仅落后于中国和印度。众多化工行业领袖表示,美国经济的增长对于全球能源转型有益。一方面,《通胀削减法案》仍然会继续刺激经济增长,成为美国投资、新公司组建和生产力增长的一大推动力。反过来,能源投资也会促进美国经济。反之,在欧洲,欧元区似乎已经陷入停滞,势必影响欧洲的能源转型投资。传统油气方面,能源行业人士预测,原油供应也处于稳定,略偏向于过剩的状态。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原油供应一直保持过剩,油价从2012年的超120美元/桶降至2022年的80美元/桶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美国页岩油开采的推动。对于能源转型,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目前的油价足够多数能源企业盈利,也使其有资金进行转型投资。但问题是,由于投资回报率仍然优秀,传统能源仍然可以吸引投资,也会使企业丧失转型动力。但从长期看,企业转型压力仍在,因为石油需求将会显著削减。标普全球副总裁兼石油市场、能源和交通主管吉姆·布克哈德预计,目前的石油供应状态将至少持续到2026年。布克哈德表示:“相对于需求增长,2024年的所有供应增长都将来自OPEC+以外的来源。”他预计2024年西非将增加25万桶/日的额外供应。另外,电动汽车发展减少了石油需求,现如今电动汽车已将石油需求减少了近100万桶/日,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减少300万至400万桶/日的石油需求。碳税促进清洁投资三菱化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让-马克·吉尔森表示,目前,在亚太地区通用商品方面,还没有形成脱碳的经济动力,故许多亚洲国家还在“观望”,以了解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化学工业及其脱碳进程。吉尔森预计,到2030年,整个亚洲都将呈现石化产能过剩状态,意味着许多生产装置只能以70%或80%负荷率运行。他说:“虽然每个人都想推动可持续发展,但激励政策不足和有限的利润使脱碳再投资变得非常困难。从长远来看,亚洲将朝着低碳氢和氨方向发展。但从煤炭到清洁氢发展需要大量昂贵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相比于美国和欧洲,亚太清洁投资进程相对滞后。对此,空气产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思民表示,加快能源转型并将大量投资引向脱碳的最快捷方法是实施全球碳税。与会高管还表示,碳税将使投资决策更加明确。葛思民表示,碳税的成本是真正的杠杆,每吨低于200美元的碳税甚至不足以加快推动能源转型,但碳税也必须透明。引入碳税还将推动低碳氢的发展,降低产品的碳强度。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