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改变生活 材料引领未来
加入我们
  《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公示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2105号))精神和国家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总体要求,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我会已经连续六年编制发布了《名录》,对引导企业投资项目工艺选择、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工艺研发应用、支撑政府及金融机构政策导向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会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的修订工作。经企业申报及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半废锅流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大型天然气凝液深度回收轻烃工艺、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工艺等15项工艺增补入《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并根据行业技术进展,将《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3年版)》第六项的“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在《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中修正为“钠法皂化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反馈我会。

公示时间:2023年3月27日至4月3日

联系人及电话:蔡恩明  桑建新  010-84885705

邮箱:pcim2017@126.com

附件:《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公示稿)及修订说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23年3月26日


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

(公示稿)

1. 半水-二水法/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

2.酰胺类除草剂甲叉法生产工艺/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酯法生产工艺

3. 吡啶双定向氯化合成法三氯吡啶酚钠(三氯吡啶醇钠)工艺

4. 环合无磷氯化制2-氯-5-氯甲基吡啶/吗啉丙醛法2-氯-5-氯甲基吡啶工艺

5. 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环氧丙烷工艺

6. 钠法皂化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7. 干法脱氯化氢法生产氯化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工艺

8. 苯定向氯化-吸附分离生产间二氯苯/2,4-二氯苯乙酮工艺

9. 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甲基烯丙醇/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

10. 环己酮肟气相重排生产己内酰胺工艺

11. 全封闭高压水淬渣及无二次污染磷泥处理黄磷生产工艺/高纯度液相连续法五硫化二磷生产工艺

12. 铬铁碱溶氧化制重铬酸盐工艺/离子膜电解制铬酸酐工艺/铬盐生产过程中的铝钒同步分离技术

13. 气动流化塔连续液相氧化法高锰酸钾/铬盐生产工艺

14. 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联产白炭黑生产工艺

15. 转炉焙烧-热化塔溶浸-列管制硫化钠/薄膜蒸发制硫化钠工艺

16. 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连续法工艺技术

17.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

18. 无汞化(乙烯法/无汞电石法)聚氯乙烯/乙烯法醋酸乙烯生产工艺

19. 微通道自动化生产工艺

20.连续式干法过碳酸钠生产工艺

21.气固相法氯化高聚物生产工艺/环氧树脂分段反应及闭路循环工艺

22.无水催化后氯化法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2,4-D)工艺

23.贵金属催化氢化法合成对苯二胺类防老剂6PPD工艺/复合固体酸催化连续合成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TMQ)工艺

24.井下循环制碱工艺/甲醇二氧化碳气、PVC电石渣及浮选尾盐综合利用制纯碱工艺

25. 离子液体催化耦合精馏生产醋酸酯工艺    

26. 弱碱钾盐双循环D,L-蛋氨酸生产工艺

27. 多级多段静态混合硫酸烷基化工艺  

28. 生物法制备长链二元酸工艺    

29. 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水解工艺    

30. 水煤浆水冷壁直连废锅煤气化工艺/半废锅流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31.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及杂质脱除聚四氢呋喃(PTMEG)生产工艺

32.加压气相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

33.碳酸乙烯酯醇解制碳酸二甲酯联产乙二醇生产工艺

34.工业副产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

35.新型微纳态、超分散、低锌橡胶硫化活性剂生产工艺

36.液氮深冷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37.混合溶剂法甘氨酸生产工艺

38.干式回收利用副产氯化氢气体的3-氯丙基三烷氧基硅烷生产工艺

39.离子交换法废水密闭循环回用生产硝酸钾工艺

40.间二甲苯光催化法生产间苯二甲酰氯工艺

41.大型天然气凝液深度回收轻烃工艺

42.大型乙烷制乙烯成套工艺

43.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工艺

44.低能耗上行式双区复合柴油加氢工艺

45.分区强化多产航煤和乙烯料的加氢裂化工艺

46.甲醇制烯烃装置净化水膜分离法处理工艺/MTO含油含固废水序列式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艺

47.利用高闪气汽提回收水煤浆加压气化凝液中氨的工艺

48.大于60%高比例污水回用的无磷/低磷阻垢缓蚀处理工艺

49.超低排放氧化吸收含硫尾气处理工艺(简称CPO工艺)

50.磷石膏耦合浮选与多级逆流水洗提质及改性综合处理工艺

51.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煤化工废水结晶分盐工艺

52.中低品位胶磷矿弱酸浸取富集并副产硝酸钙镁肥料集成工艺


注:以上工艺的项目投资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执行


关于《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的修订说明


为持续推进石化行业绿色工艺推广工作,进一步发挥《名录》对企业“绿色”投资的指导作用,去年我会启动了《名录(2024年版)》的修订工作。在前期广泛征集企业绿色工艺修订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形成了《名录(2024年版)》。

现对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1、增加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双氧水法制环氧氯丙烷工艺原料易得,绿色清洁,应积极鼓励推广。

2、增加半废锅流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技术填补了我国在粉煤加压气化半废锅热回收领域的技术空白,为煤化工、合成氨、煤间接液化、IGCC发电以及煤基多联产等行业领域提供了一种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3、增加大型天然气凝液深度回收轻烃工艺

该工艺从天然气深度回收乙烷等轻烃,LPG及轻烃(C2、C3和C4)回收率高,装置大型化,节能降成本,支撑我国轻烃制烯烃项目,具有推广价值。

4、增加大型乙烷制乙烯成套工艺

该技术采用乙烷/天然气制乙烯,有利于原料多元化,工艺绿色,流程简洁、投资低、操作灵活,具有推广价值。

5、增加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工艺

本工艺绕过己二腈,通过己内酰胺催化氨化脱水制备6-氨基己腈,随后加氢制备己二胺,从源头避免/减少各环状二元胺杂质的产生,产品品质优异。目前我国己内酰胺产能过剩,该技术路线有利于目前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延长产业链,而且投资少、不涉及氢氰酸等剧毒化学品,安全环保水平提高。

6、增加低能耗上行式双区复合柴油加氢工艺

该工艺(SLHTDR)用于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氢油比仅为传统滴流床工艺的1/10,降低能耗,延长催化剂运转周期减少废固排放量,可生产出国六柴油,工艺实施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7、增加分区强化多产航煤和乙烯料的加氢裂化工艺

该工艺将具有不同反应特性的催化剂与反应区内目标反应化学精准匹配实现反应级配,结合催化剂裂化活性和反应放热特点,达到增产航煤、优质乙烯料和节能降耗效果,做到了“减油增化”,具有推广价值。

8、增加甲醇制烯烃装置净化水膜分离法处理工艺

MTO废水含有少量的催化剂以及蒽、萘等蜡类物质,难处理,本技术通过“KMPR过滤成套工艺”为核心的净化水处理技术处理废水提出“汽提塔-净化水处理-水洗塔”净化水循环处理利用工艺路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9、增加MTO含油含固废水序列式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艺

本技术根据MTO含油水的特性,开发采用固定床流化反洗过滤技术和序列式除油技术,将MTO含油含固废水序列式净化及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效果好,有行业推广价格。

10、增加利用高闪气汽提回收水煤浆加压气化凝液中氨的工艺

该技术用气化闪蒸过程中产生的高闪气对变换高温冷凝液中的氨氮进行汽提,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1、增加大于60%高比例污水回用的无磷/低磷阻垢缓蚀处理工艺

该工艺合成和利用兼具缓蚀、阻Ca3(PO4)2垢、阻CaCO3垢、阻锌垢等综合性好、多功能的无磷/低磷聚合物,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重复性好,单体转化率高,不产生三废,符合国家总磷控制要求,从源头降磷,实施效果好,推广价值高。

12、增加超低排放氧化吸收含硫尾气处理工艺(简称CPO工艺)

通过使用高SO2选择性的CPO尾气脱硫专利溶剂,大大减小尾气处理装置的规模,比其他含硫尾气吸收技术更低碳环保,有推广价值。

13、增加磷石膏耦合浮选与多级逆流水洗提质及改性综合处理工艺

该技术将磷石膏通过“洗涤→固化→堆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浸出液的P、F、NH3-N浓度及pH值均符合《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有推广价值。

14、增加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煤化工废水结晶分盐工艺

该技术解决煤化工废水结晶分盐问题,实现煤化工废水循环利用,杂盐减量化、资源化循环经济利用,产出满足国标一等品硫酸钠,精制工业盐一级品氯化钠产品盐,值得推广。

15、增加中低品位胶磷矿弱酸浸取富集并副产硝酸钙镁肥料集成工艺

该技术通过硝化的浸取得到磷精矿和硝酸铵钙镁溶液,在生产磷肥的同时生产硝酸铵钙镁中量营养元素水溶肥,该技术成本下降、质量提高、节能降耗明显、解决了固废尾矿问题,为中低品位磷矿的选矿富集开辟了一条新工艺,具有推广意义。

16、将“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修订为钠法皂化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已经入选石化绿色低碳名录(《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3年版)》第六项),行业普遍采用钙法皂化,而钠法皂化(氢氧化钠)产生的废水量仅是钙法皂法的1/3且不产生废渣,为推动行业进一步绿色发展,专家建议把这条直接修订为“钠法皂化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